望坝村介绍
-
望坝村
- 望坝村基本情况 望坝村距重兴乡政府驻地南偏西4公里,距黄平县城25公里,全村在金凤山东面的斜坡上,村内相对高度达1000米以上,全村分为上、中、下三个自然寨,有8个村民小组,312户1406人,均为革家人。全村有耕地面积962亩,其中,田874亩,土88亩,人均耕地面积0.71亩,人均占有粮食302公斤,人均纯收入1150元。主要收入来源靠种植、养殖、务工及传统的竹编业。望坝革家风情古朴浓厚,革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积淀厚重。精美绝伦的革家服饰、银饰、蜡染、刺绣、神秘的民风民俗、娓娓悦耳的革家歌曲,内涵丰富的鼓笙曲舞等。民族文化浓郁,自然生态迷人,是黔东南州100个民族文化旅游村寨之一,是一块“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旅游胜地。 革家人是中国贵州的一个少数民族族群,他们没有文字,他们拥有自己的语言、服饰和生活习惯。自称是上古传说中的射日英雄羿的后代,是一个有待识别的民族。主要居在黄平、凯里、麻江、关岭、瓮安、福泉、镇宁、兴仁、黔西等地,以重安江两岸的黄平、凯里最多,黄平县有2.1万人,占全国革家人口的43.2%.主要居住在重兴乡和附近的重安镇、黄飘乡、谷陇镇、野洞河乡、新州镇、浪洞乡的89个村寨。 革家节日很多,几乎月月都有,且习俗和意义各有不同。尤以踩亲节等最为隆重热闹。一年一度的踩亲节不仅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的情人节,而且还有一个展示革家歌舞服饰艺术、折射整个革家底蕴丰富的文化背景的节日盛会。踩亲的传说就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叙事抒情诗歌。节日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之间,不同区域的村寨选择不同的日期先后举行。 “哈戎节”在黄平已举行多次,有的村寨已举行过30余届。“哈戎”要经过阴系组织用“蛋卜”方式决定。筹备3年,第一年叫“起祖鼓”,次年叫“封祖鼓”,第三年才举行“哈戎”。古老的“哈戎”节,节期是13天13夜,后改为7天7夜,又再改为3天3夜。在三年准备:阴、阳两系要换届推举新的组织领导成员,芦笙师、大学匠、二学匠要培训接班人,教他们芦笙词曲及步舞,全宗族家家户户要缝制新衣服,要储备粮食、熬糖、烤酒。在“哈戎”节期间,家家户户开门迎客,办酒席招待客人,来客不论亲疏,都得热情招待。“哈戎节”作为贵州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革家人最古老、最精美、最宝贵而又最能代表和体现革家人的特征、最能显现革家人射日形象的就是革家服饰。革家服饰男简女繁,女衣冠十分讲究,盛装就象古代武士“戎装”。古代记载:“妇女绾髻,束花布,两端披与齐肩,衣盖膝,刺绣于胸袖间”一直传承至今。革家姑娘头上戴的红缨帽子制作精美,凡中间插一支银簪的,则是未婚女性。尤其是女式盛装,有精美的刺绣、蜡染,亮丽的银饰。革家蜡染、刺绣和银饰工艺,构图有革家历史和民间传统故事中的人物和神灵,有大自然的动物花草,也有工整对称的几何图形。其中刺绣的工艺手法有平绣、破纱绣、绕绣、绉绣、堆绣、挑花、织锦等近百种之多。在一座座依山而建的木楼里,华贵的盛装把美丽的革家少女装扮得无比婀娜多姿、楚楚动人。革家服饰作为贵州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革家没有文字,丰富的历史文化主要依靠口传得以一代一代承袭下来。主要有古歌、古词、祭祀歌、酒歌、情歌等。古歌记述了人类诞生、开天辟地的创世传说和革家社会古代历史变迁的历程。革家的口传文化是一部革家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生动的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从表现形式上看,则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每种歌都有独特的唱腔曲调,如古歌悲壮苍凉,震撼心魄;酒歌、情歌高吭悠长,恣肆抒情;情歌婉转细腻,情意绵绵。 革家民间舞蹈主要以皮鼓、芦笙为伴奏的舞蹈。敲鼓者立于舞场中央,吹笙者起步领队,舞者结队跟上,随笙乐或鼓点沿逆时针方向翩翩舞蹈。舞场中,不时还有阵阵山歌、酒歌飘出,场景蔚为壮观。 目前望坝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已经完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正在进行建设中。 每年接待中外专家学者游客近万人,主要来自韩国、日本、德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以及全国各地的游客,年创收入10万元。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