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霞村
导航: 首页 福建 漳州 龙海市 紫泥镇 溪霞村
溪霞村介绍
溪霞村
溪霞村位于浒茂岛,东与新洋村相连,西与城内村接壤,南临九龙江中港海堤,北紧靠镇道。全村3.2平方公里,共有741户3066人。 一、政区沿革 溪霞村在明朝时属龙溪县二十八都浒茂社,清朝时属浒茂保。民国28年属乐群乡溪霞保。民国36年属浒茂乡溪霞保。1950年与溪洲村合并,属第四区溪洲乡(乡驻地在下溪社)。1955年属城内区溪洲乡。1956年属平宁区城内乡。1958年4月属城内乡,9月属海鹰公社溪洲耕作区。1959年属紫泥公社溪洲大队。1981年与溪洲大队分开,成立溪霞大队。1984年为紫泥乡溪霞村。1992年为紫泥镇溪霞村,辖下溪社、下溪港两个自然村;下溪社分头厝、中厝、尾厝三个角落,下溪港分南州、五间、三角、连厝、大地后、大埕六个角落,共分为15个村民小组。 二、姓氏源流 林姓近1000人,大部分是从城内村分衍迁入,也有部分从其他地方迁入。 陈姓有1080人,其中下溪社陈氏是在清初从角美镇竹林宗贤堂陈氏的裔孙陈宗良迁入开基;三角陈氏开基祖陈水典是于清朝乾隆年间,从海澄县埭尾村迁入定居。 连厝连氏520人,是于清朝乾隆年间从今龙文区好坑社迁入,好坑连氏是明朝从江东的马崎社迁往开基,开基祖为连永科。 大地后李氏220人,开基祖李笃信是从榜山林坑李氏廿世裔孙,开基时间不明。 三角周氏120人,大部分是从港尾城内迁入,有小部分从榜山迁入。 大地后丁氏100人,从角美镇丁厝社迁入。 大埕廖氏15人,民国期间从锦田北州迁入,其先人廖呋至今已传-。 此外,有庄姓20人,王姓25人。 三、经济状况及基础设施建设 全村耕地面积1800亩。原以种植水稻为主,近年来调整种植结构,已有1200亩水田改为鱼池,养殖对虾等水产品,年创产值1400多万元。1984年兴建第一座机砖厂,现发展到4座,总面积达90亩,年产量砖3000多万块,产值150多万元,解决常年近300名男女就业。种植蘑菇20万平方米,全年总产值约12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800元。村民在村内开店40家。出国劳务(以色列、新加坡等国)20人,出外经商30多人。有农用车20辆,东风车5辆,小轿车10辆。2005年全村社会总产值90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 村民全部用上自来水,大多数人以电、液化气为烹饪燃料,电视机普及率100%,电话普及率为95%。 全村已有65%村民建起楼房。1994年筹集10多万元,兴建一座老人活动中心。1997年筹集资金近60万元兴建溪霞直通镇道水泥路,路宽8米,长400多米,近年又兴建一条3公里的环村道。1998年筹集70万元兴建溪霞小学三层教学楼一幢,学校占地面积约4.5亩,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共有6个年级8个班,学生200人,教师13人。有卫生诊所4所。 四、宗祠 陈氏小宗———积德堂分别称头厝、中厝、尾厝祠堂,共3座,全部是坐东向西,土木结构,分为前后两殿,南北建有护厝,每座建筑面积为130多平方米。现头厝、中厝祠堂保留原状,尾厝祠堂已毁。头厝祠堂楹联为:溪广通八方儿孙名就荣宗,霞晖映四面门第业成耀祖。中厝楹联为:颖祠恩德功各言有三不朽,川祖勋绩光业爵无一门尊。 五、文物古迹 霞南宫位于霞溪社,坐南向北,土木结构,分为前后两殿,占地面积170平方米,建筑面积83平方米。祀保生大帝。楹联为“生物不测咸知帝德雨高,保民无疆共视神恩广大”。 永福宫位于下溪港社,坐向西南,土木结构,分为前后两殿,占地面积225平方米,建筑面积105平方米祀玄天上帝。 还有1个地名与溪霞村同名:福建泉州南安市洪濑镇溪霞村 [全部]
溪霞村景点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