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房村介绍
-
南房村
- 南房村位于关山镇北邻,下辖房家、清寺、官刘3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村委会设在房南关张路、关官路交汇处的西侧。 清代南房村属临潼县东梁里管辖。民国时,南房、官道刘属关山镇第五保,清寺属第六保,建国初属临潼县第八区房家管辖。农业合作化时属全丰高级合作社。1958年大公社化运动时,改名为全丰大队,几年后又改名为南房大队。1984年取消公社时改称南房村。1987年随区划调整划归阎良区。该村北邻老王、北马村,东靠傅马村,南接关山和北梁村,西与戴家、孙家村为邻。地域辽阔,地势平坦。辖区内现有村民804户,3165人,耕地面积5730亩。有小学1所、村卫生室1所、中西医诊所4处、农机修理1处、水泥预制品建材厂两处、窗门加工点两处、商店6家、食堂3个、蒸馍店1个,村民医疗保健和生活购物十分方便。 该村地处东方红灌区,灌溉条件较好。关官路、关张路从境内纵横穿过,西延铁路在辖区内贯通南北,交通十分方便。 南房村是西安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敬老模范村、市级文明村、市村民自治示范村。村民经济收入以农作物种植、奶牛奶山羊养殖、外出务工为主。 一、村组概述 (一)房家村 房姓先祖原居-县,明初战乱时迁至临潼县东秦陵附近的砖头房家。明末清初,一部分人又由砖头房家移居到关山北落户。先是四门,后续又来五门,共九门,因都姓房,故村名为房家村(堡)。 房家村现分为房西、房东、房中、南一、南二五个村民小组。房姓为主,另外还有姜姓、张姓。 房西组1949年有19户,160人。现有193户,340人,耕地780亩。组内有机电农械修理1家、诊所1处、商店数家。 房东组,1949年有16户,77人。现有77户,257人,耕地600亩。村卫生室在该组。 房中组,1949年有村民15户,92人。现有66户,217人,耕地526亩。组内有馍店1家、商店1家、饭馆1个、理发店1个。 房南组,1949年有27户,160人。1990年分为南一、南二两组。现南一组有49户,198人;南二组有66户,280人。南房小学、村委会、关山火车站在该组区域内。 (二)官道刘村 明万历年间属临潼县东梁里管辖,该村地处古代东丝绸之路上,可东通大荔,西通三原、西安。村上人多姓刘,故名官道刘村。关山人传说“先有官道刘,后有关山镇”,说明在明万历年间关山设镇之前已有该村。该村南半里许,有汉代大型砖瓦窑及水井遗址,说明汉代时这一带人烟已很稠密。该村原在官道的北边筑有城墙,后因人口增多,又在官道南建立新居民点。 官刘村分为东、西两组。东组,1949年有19户,105人,现有83户,325人,耕地630亩,有水泥预制品厂两家、商店数处、诊所1家;西组,1949年有13户,160人,现有106户,420人,耕地700亩。西延铁路从村西穿过。 (三)清寺村 原名清河堡,现村上70岁以上的老人都知道,原村东城门楼门额上刻有“清河堡”三字。村上老人传说“先有清河堡,后有清凉寺”。据查,明代万历年间此地已有清凉寺,此村建村的年代当在万历之前。现在的清寺村,可能是因村东门外后建的清凉寺而更名为清寺村的。 村里伊、王老户已绝嗣(一说迁走)。现张姓是该村的大户。据说张姓先祖是一个犟老头,因弟兄不和,带着一家六口,于清初由富平县薛镇张司村迁至清寺村,张家一门勤劳,四个儿子长大成家,分为四门,后代繁盛。起初,张氏后人每年清明都去富平张司村祭祖,后来他们从张司村“偷来”0神轴,在村里建起祠堂,张司村的张姓还要派人到清寺来拜祖,年年如此,一直延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张姓谱系为“清、兆、万、振”,后未再续。村里第二大姓是吴姓,据说吴姓是张姓二门一长者的外甥,过继到张氏门下,后繁衍成一姓八门的大家族。刘姓是后来迁来的。孟姓、沈姓是1962年安置的华阴库区移民。 清寺村1949年有280多人,耕地近2000亩。现分为东西两组。东组140户,530人,耕地1080亩;西组113户,440人,耕地870亩。清寺人民风朴实,庄稼活干得有头有绪,农闲好玩、爱热闹。过去常捐物集资耍狮子、跑竹马、荡秋千,还玩斗鸡、斗蛐蛐、扛木头赛气力,生龙活虎很有生气。 村里有15人信基督教,多是老年妇女。 二、本村人物 刘仕梅、刘应时明万历年间临潼东梁里官道刘村人。当时二人曾筹资开凿华山聚先台玉皇洞,中因战乱,历时30年而成。 房步瀛(1879~1961)字仙洲,自号骊山野叟,南房村人,民国时期阎良籍名宦、诗人和书法家。四岁丧父,由祖父、母亲抚养长大。二十岁中秀才,后入关中大学堂学习,继之到佛坪执教。靖-时,出任胡景翼的机要秘书,军中文稿多出其手。1926年任三原县县长。后应于右任之邀,任南京国民政府-秘书。先生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在-任职时多次-权贵。建国后,寓居三原,曾任三原县政协常委。1961年含冤逝世。1986年平反。著有《怀素堂文集》、《怀素堂诗集》等,是研究靖-历史的重要资料。他还担任过《西北革命史征》的编纂委员。其书法以魏碑见长,从其《房氏族谱序》和《房太府君墓表》可见一斑。于右任曾赞其书法文章曰:“自是君身有仙骨,莫抛心力作词人。” 房锡鼎字爻初,南房村人,清末秀才。民国时曾任甘肃平凉、华亭县县长和省民政厅科长等职。在任期间,清正廉洁,勤于公务。建国前已逝世。 吴学恒(1905~1992)字心斋,清寺人,著名中医,享誉渭北,人称“吴半仙”。为人善交,待人厚道,在富平县时曾与革命烈士武梦铭、革命党人周敦关系甚密。吴老先生学习刻苦,知识渊博,记忆力特强,有过目不忘之美称。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早年精研伤寒杂症,晚年专修妇科,尤以治疗不孕症而誉满方圆。在关山医院时,他一个人日收入占了全院收入的一半,被称为医院的台柱子。 刘志胜官道刘村人。1935年2月在宜川县参加红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1948年作战负伤,1949年复原回乡。 房进基南房村人,0党员,建国初参加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工作,后任舞蹈系主任、教授,属于副军级。2008年病逝。 房国柱南房村人。生于1954年元月。1978年由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后任阎良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12年元月退居二线。 三、文物古迹 【清寺古城】清寺原有一座古城,约建于明代。古城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100米,东西有砖筑城门楼。东城门楼有砖刻门额,镌“清河堡”三字,西城门额刻有“迎近门”三字。西北角、东北角有套城,中间一段没有。建国后被拆除。 【清凉寺】在清寺村东门外约50米处,相传建于明代,占地四五亩,另有养僧地10亩。传说建寺初期,香火很盛,远近来寺拜佛的人很多。建国前寺内已无僧人。寺分上殿、下殿两座,气势宏伟,还有三通石碑,一口铁钟。1940年,关山镇建四维中学时,将上下殿拆除,木料和铁钟搬走。建国后十亩养僧田被分,寺址被人卖掉,三通石碑被村民砸碎。建国初仅留一个碑座,龟型,头朝南,甚有气势。 【东庙】在清寺东门外约200米的涝池北,原有一座大殿,供奉药王、马王。1940年建四维中学时被拆。建国初仅留药王神像一尊,村民自愿出资盖一间小房保护。破四旧时,神像被毁,小房今已不存。 【南庙】较清凉寺、东庙都小,在东庙对面涝池南侧,一间民房大,供奉火神,建国前已拆毁。 【房太府君墓表】在房西组西北生产路旁,高约200厘米,宽约100厘米,厚20多厘米,为民国25年(1936年)农历八月房氏十五世孙房仙洲为其祖父房应恩(1830~1908)所立。房仙洲亲自撰文、篆额。碑文记述了房应恩的生平及子嗣情况,是研究房氏家族历史的重要资料。 【《房氏族谱》】现由南房村房耀荣保存。《房氏族谱》创修于前明,经康熙五十六年、乾隆二十六年、嘉庆年间、咸丰元年、光绪十八年、光绪三十一年多次续修。现仅存数册,破损严重,但仍是研究房氏家族的重要资料。 四、教育简史 南房村民国时期没有学校,建国初各自然村开始建立学堂,一般设在公共场所。学生读完四年级,要经过考试,才能到老王村上高级小学,读完六年级,再经考试到关山上初中。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各自然村都建起新校舍,砖木或土木结构,条件较前好些,教师一般增加到两位,教学和管理方式仍为复式教学。1972年各校合并,建立南房村小学,设一至六年级课程。但清寺、官刘两个自然村为学生上学方便仍保留一至二年级。1983年,清寺、官刘两个教学点取消,学生全部到南房小学就读。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各自然村出资、出物、出劳,建立起几座砖木结构的大教室,条件较前有所改善。1997年,企业、个人捐资2万余元,村民筹款近30万元,建成一座两层框架结构的教学楼。为彰义举,村上在学校内树了功德碑,以志不忘。 现在的南房村小学,是关山镇定点小学,位于南房村关张路东侧,是一个标准化小学。学校占地8892平方米,建筑面积1555.7平方米,教学楼为框架结构的两层楼房。内设教室12个,有实验室、微机室、远程教学室,有电脑21台。现有学生213人,6个教学班,专职教师17人。 五、靖-坚守清寺 1918年4月,靖-与陈树藩部在关山地区决战,清寺为主要战地之一。清寺毗邻界坊,亦为战略要地。清寺若失,陈部可绕界坊之侧,攻袭关山镇。当时靖-王祥生、石向坤守清寺。清寺城薄,着炮弹即倒,王祥生知其不可抵挡,遂舍城于村野布防。陈树藩部进攻,欲以火力制胜,故枪弹炮弹之密集,在陕战中不多见。王部子弹虽不充,但马青宛、甄寿山皆陆军学生,战事颇有经验。战事继续至第三日,子弹竟告罄。有的一枪仅余数排,有的数枪不存一弹。王祥生处境艰难,但义不容退。未几,邓宝珊带人增援,陈树藩部遂不能攻克清寺靖-阵地。后靖-弓富魁解羌白之围,由东来出陈后。胡部冯毓东也由富平至张桥来援,界坊杨虎城部奋力反击。陈部恐遭靖-联合夹击,遂撤兵东退。 六、特色介绍 【清明节荡秋千】过去每逢清明节,清寺堡的人都喜欢荡秋千。搭的秋千十多米高,是将两根粗木对接起来,立在石滚上,四周用绳拉着,荡起来一晃一晃的,很危险。不分男女老幼均可荡,荡得越高越好。当时外地来荡的人,没有比过清寺人的。文革前停止,现已失传。 【七月七长巧】以前,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是织女牛郎相会日。清寺的姑娘们一到傍晚,便抬出扎好的“七姑娘”(葫芦作头,竹条做身架,有假发,穿花衣),打扮得很漂亮,放在门前的桌子上,用桌裙挡着。一个人在桌下,口里念着“七姑娘下凡来,尺子剪子都拿来……”站在“七姑娘”背后的人,抬着“七姑娘”的手比划着,如同舞台上演双簧一样。旁边的姑娘磨着碗,拿着自己长的巧(把碗豆放在井下长的豆苗),又长又黄,很好看。别的姑娘拍着手笑着跳着。围观的大人小孩很多,很热闹。“来了,七姑娘下凡了!”桌下的人喊一声,大家一片欢腾,便抬着七姑娘舞起来。1957年后此俗失传。 【清寺的狮子】人传“清寺的狮子,原李的龙,戴家的竹马跑得红。”其实清寺不只狮子耍得有名,而且竹马也相当有名气。清寺的狮子耍起来两眼能放光,口里能吐火,能上高桌,能就地打滚。清寺的竹马,是明马,这与别处的走马不同,驾马的人每人手里都拿着纸制的灯,还有万人伞,能布阵,更能体现古代夜战的场面。演出一开场,马故事(扮相很恶,手提一块烂肉)在前开道,后边一个人耍火流星开场子。接着一群人手执云灯(纸制的方形、弯形灯)摆出山门。狮子出场,先是睁眼,射出两道电光,再是摇头观望,后做出山动作。引狮人手举绣球,引狮子下山、打滚、戏耍、抱绣球、绕场、摇头摆尾,再上山、耸立、喷火、上桌子、抖威风、跳桌子、下山绕场、谢观众。接着是竹马、云灯出场布阵,现古代夜战场面,尤如夜空流星,场景十分壮观。可惜今已失传,不能重现。 【甜瓜基地】南房村地广人多,是关山镇甜瓜生产基地的主产区。现有种植面积3000亩,种植户804户,年收入约1800多万元,户均收入约两万元,最高亩收入约9000元。 南房村水利条件好,土质适宜甜瓜种植,产的甜瓜个大、色亮、香甜可口,含丰富的钙、铁、锌和维生素C、A等,具有保健、美容、解渴、生津作用。因其上市较早,市场价格和经济效益十分看好。近几年种植面积年年增加,科学种植越来越为人们重视。拱棚的宽度由原来的4米扩到现在的10米,棚架由原来的竹竿到钢架,外膜由原来的二层加到三层四层,上市的时间越来越早。甜瓜成熟季节,各地客商云集,拉瓜车辆源源不断,甜瓜发往全国各地以及国外,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特色坛子肉】名老中医吴学恒,不仅医术精湛,而且还是一个膳食家。他在世做的菜多为传统名菜,尤其是坛子肉大有来头。据说其方是吴的一个朋友从慈禧太后的御厨那里得来的,因关系至密才传给吴老先生。此说虽不完全可信,但吴先生做出的肉的确非同一般。其方法最特处是将选好的精肉切成块,装进陶制的坛子里,加上佐料,封好口,放在火上转动,先大火,后慢火,掌握住火候,等闻到香味时开坛。此时浓香四溢,令人垂涎,品尝者赞不绝口。 还有1个地名与南房村同名:山东济宁鱼台县王庙镇南房村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