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良村介绍
-
南良村
- 南良村位于关山镇以东3公里处,东接渭南市临渭区官底乡西王村,南与乔家相邻,北与傅马村相接。辖南良、张店两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即良东、良西一、良西二、张东、张西,村委会设在南良小学。 该村建国前属临潼县关山镇第一保管辖。1949年有村民80余户,500余人,耕地面积3000余亩。新中国成立后,属关山区第二乡。1956年由乔家、界坊、南良联合成立光明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归相桥公社关山管区管辖,1961年划归关山公社。1972年,原光明农业生产合作社改为南良大队。1974年从南良大队分出界坊、乔家两个大队。1984年改称南良村。1987年8月1日随关山乡划归西安市阎良区管辖至今。该村位于荆塬之尾,地势平坦,又处东方红灌区,生产条件比较优越,交通便利,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出外务工为主。 该村现有4个商店、1个收粮点、4个养猪厂、1个砖厂.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村,2010年360户参加合作医疗,占总户数的98%。全村现有365户,1420人,耕地面积3400亩。 村内有卫生室1个,从业人员2人;水泥制品预制厂1个,从业人员10余人。两个自然村各有超市型商店两个。全村目前拥有收割机4台、大小型运输车辆40余辆,彩电、冰箱、摩托等基本普及。环镇公路从本村穿过,村内道路全部硬化,大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为农副产品外出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一、村组概述 (一)南良村 村名由来颇难考述。据说该村早先分为黄、李两大姓,黄姓一族由富平县张桥镇黄家村迁来,居住处叫“黄家巷子”。黄家巷子南边住着黄万贵一家,由渭南县白杨乡张家屯迁来,居住处叫“老堡子”。李姓在清朝时期从渭南县官道乡三汗李村迁来,居住在黄家巷子和老堡子的东边,约有20余户,140余人。1949年该村约有300余口人,2500亩耕地。2010年该村有耕地1718亩,187户,711人,有商店两家、轮窑1座、水泥制品预制厂1个、大型养猪场3个、粮食收购点1个。黄、李二姓属于老户;常、焦二姓是后迁的华阴库区移民;侯姓解放前由山西侯马迁来;冯氏一族解放初由康桥乡冯家村迁来;另有一徐姓是随母嫁李姓到该村的。该村在《临潼县志》和《阎良区志》中均记作“南梁”,但今村委会公章为“南良”,故编写时保持与今村委会名称一致。 (二)张店村 该村位于关山镇政府东北约4公里处,东接渭南县官底乡化佛村,西邻界坊村西庄子,南和南良村相连,北接傅马村。张店村相传为明代建村,筑有城墙。民国初年建新城墙时掘得一砖,上刻有本村原名“黑马家”字样,由此可以推断,当时应有马姓居此。据一些老年人说,本村东南约一华里处的十字路处原称“汤坊”,姓张的客户在这里开店舍汤,汤内有些小米和扁豆,供灾民和过往行人食用,不收分文。后来马氏绝嗣,张姓人口繁衍日增,遂移居黑马家,所以后人称之为“张店村”。 民国初年,兵荒马乱,匪患成灾,民不聊生。张德明为了全村安全,动员村民筑起长约180米,宽约70米,高约8米的新城墙。1918年4月,陈树藩和靖-大战关山时,陈的指挥部就设在该村,使村民苦不堪言。该村除张姓外,雷姓系从宁夏返迁的华阴库区移民;陈姓系张姓招赘迁入;李姓据说早先和张姓相继迁来。2010年该村有188户,708人,耕地面积1682亩,另有商店两个、磨面机两台、大型收割机3台、农用机动车20余辆。村民收入多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出外务工为主。 二、本村人物 张可立又名-,张店村人。建国前曾任-陕西省千阳、韩城、华阴、铜川等县银行行长。-占据西安后曾任陕西省银行延安分行经理。1948年后曾任陕西省银行人事组组长。据说在中央红军未到陕北前,张曾在-延安银行工作过。当时他和高岗相识,曾在经济上资助过高岗。解放后经高岗介绍留用于西安市人民银行。1957年反右时被划为中右,后平反。1992年腊月病故。 张俊明字骊生,清末张店子人。曾任临潼县教谕,参与重修关山书院。先生热爱家乡,曾与县丞阎尧佐补修关山城,主持修筑张店子城堡。著有《六十年遭际事略》,是研究地方历史的重要文献。长子克庵,字维勤,又字哲卿,清末廪生,曾任临潼县里民局长,1919年任临潼分县县佐;次子维敬,曾任关山书院第二任斋长(即校长);三子维和,曾任国民二军骑兵营营长。 李应其南良村人。1917年曾任临潼县县佐一年有余。 黄兴茂又名文宗,南良村人。1947年在韩城师范加中国共产党,常和渭南县官底乡西王村的0党员王志敬等人积极参加地下革命活动,经常奔波于铜川、三原、渭南等地,为党组织传递情报。解放初期,在西北局党校工作,曾任教导主任。上世纪七十年代时,在兰州钢铁厂任-,八十年代又转到兰州某科研单位工作。现已退休,居于兰州。 三、文物古迹 【张店子城堡】张店村明代所筑城堡,已无证可考。民国初年后筑的城墙,东西长180米,南北宽约70米,城高约7米,基宽约4米,顶宽约2米。城墙上筑有城堞专供防卫之用。开有东、西、北三门,东为正门,门额镌刻“张店”二字,西门和北门都比东门小,也无门额。建国初期城墙还相当完整,孩子们常常登城追逐玩耍。农业合作化后城墙始遭挖掘。上世纪六十年代轮廓犹在,现已荡然无存。 四、教育简史 南良小学位于南良村和张店村之间,占地9340平方米,有1—6年级六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3人、教职工12人。2009年撤校并点,学生全部转入关山中心小学就读。 1969年,提倡大队办初级中学,村上在大队部办起南良中学。时有教室4座、会议室1个,还有教师宿舍和灶房,学生来自本大队各村。1974年和南良小学合并,成立南良七年制学校。 南良小学最初设在村南边的一座古庙里,北梁村和毗邻的渭南县官底乡管辖的化佛村、西王村的孩子均在此上学。民国初年将学校移于现在的校址,南良、张店、北良村的孩子在此就读。后经多次重修扩建,1998年建起一座二层教学楼,校园的绿化、美化及文化建设成绩显著,为师生的学习生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南良村幼儿园2005年,由渭南县官底乡高楼村的王娜在本村村民黄社娃家创办。现有建筑面积约150余平方米,内设食堂和娱乐场所,有教职工4人,入园幼儿约40余人。有小型汽车一辆专为接送孩子而备。幼儿园经常搞一些文娱活动,让孩子们演一些短小的节目,如顺口溜、相声、舞蹈、儿歌等,受到教育系统的表扬和奖励,得到附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好评。 五、特色介绍 【南良村业余自乐班】1963年,在村干部的支持下,由李清寿老人组织起一个十多人的自乐班,在农闲时排练演出。村里那家有红白喜事,就去演出助兴,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和广泛支持。0时期还排练了革命现代戏《三月三》、《红灯记》等,到各村巡回演出,在很大程度上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 【锣鼓秧歌队】该村的锣鼓队由二三十人组成,逢年过节大家会聚到一起敲锣打鼓,个个热情豪放,许多大人小孩前来围观助兴。秧歌队由几十名妇女组成,和锣鼓队一样,逢年过节就主动组织起来为村民扭起秧歌,尤其是谁家有喜事,她们就主动参与助兴,这样既能展现她们的才艺,也能给村民带来欢乐吉祥的气氛。 还有1个地名与南良村同名:贵州黔东南州剑河县太拥乡南良村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