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房村
导航: 首页 北京 密云县 北庄镇 营房村
营房村介绍
营房村
营房村 营房村位于北庄镇东北部,棒槌山西麓谷地,与河北省兴隆县交界,西南距县政府34.5公里。辖营房、点兵台、葡萄峪三个自然村。全村共有114户,312口人,村域总面积5.17平方公里。通镇级公路,交通便利。 营房村整个村庄处于狭长的山谷地带,四周高山险峻,林木茂密,正东方向与兴隆交界的各个山峰呈塔状,夏季云雾缭绕,山谷内鸟啼婉转,各种野花争相斗艳,置身其中,犹入“世外桃源”。大黄岩河由东北向西南,从营房村潺潺而过,汇入清水河,流入密云水库,虽水量不大,但山泉终年涓流不息,小黄岩口长城的烽火台高高耸立在山巅上,在晚霞的映衬下沧桑壮丽。 2006年,营房村加大投资力度,硬化三个自然村的主街道8000平方米,安装路灯60盏;对全村实施自来水及有线电视入户改造,并改建环保节能水冲式厕所100户,搭建节能吊炕40铺,安装太阳能热水器60户;完成了村内健身园一处,安装健身器材14件,为村民健身娱乐提供了休闲场所;建村级医疗室6间,为村民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到95%;为改善村容村貌,建进村牌楼3座,建象征营房村奋发向上的雕塑1座;投资20万元,在《人民日报》的大力支持下,于7月20日建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长廊,设立宣传展板10块,宣传牌13块,以详尽的资料,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营房村的基本情况、历史典故、自然风光、民风民俗、法律法规、新农村建设等情况,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当年实现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被评为市级文明生态村。 营房 营房所在位置为小黄岩河口,是北京通往河北的一个重要关口,明、清时期都曾在这里设营驻军。在漫长的岁月里,军营逐渐演变为村落,营房之名也由此而来。 现如今,在小黄岩河口的山脊上,古长城遗迹依然历历在目。这是明代为抵御外族入侵而修建的。据了解,明万历年间的营房修有城门,东山建有木楼,称后楼,又名军楼,约有30多间房屋。木楼对面建有关公庙,内有关公铜像,手持青龙偃月刀,庙墙上绘三国故事,庙前有亭,庙后有四棵大松树,清代此处成为通往东陵的要道,在此设驻守衙门,驻守官兵一百多人。慈禧太后去东陵曾多次从此经过。守护东陵的-每年都派人前来视察。至今在营房村还有清代驻军的后裔,程连元是其中最大者,现年76岁。 由于营房村旧址年代久远,加之汛期交通不便,于1984年迁至现址,原址在靠近小黄岩河口一个较低矮平坦的山梁上。 葡萄峪 葡萄峪是营房村所辖三个自然村中农户最少的村庄。棒槌山下的山谷多野生葡萄,故称葡萄峪。葡萄峪村因地处葡萄峪山谷西端的入口处而得名。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发洪水,谷中野葡萄被大量冲毁,所幸村庄未受损。 葡萄峪也是营房村风景最秀美的山谷。这里以野生林为主,地形独特,主谷两翼沟梁纵横,山势雄峻,峰峦奇险,岩石多姿。“象鼻山”、“双乳峰”……形态逼真;“刺猬抱瓜”、“猴子观月”……栩栩如生。谷内植被丰富,林木葱郁,春夏翠如碧玉,深秋遍山披金,鸟鸣如歌,空气清新,人民日报社老年休闲服务基地就建在这神清气爽、调理身心的好地方。 点兵台 点兵台位于营房村西北,大黄岩河口北岸。相传北宋年间,为抵御辽国入侵,杨家将曾率宋军在大黄岩河口一带,安营扎寨驻守边关。在村内有一座宽阔平坦的山梁,面积约五十多亩,宋军每天都要到这里操练兵马,后人便将这座山梁称为点兵台。紧靠点兵台的村庄也因此被称为点兵台村了。 到点兵台操练的官兵,常把盔甲、战袍挂在途经的一座山岭上,故后人将此山岭称为挂甲岭。关于挂甲岭还有一段神话传说呢。明代初年,有人传言,挂甲岭是一道龙脉,将来这个地方可能会出皇帝。朱元璋听说后,便派刘伯温前来视察。刘伯温为斩断龙脉,便用剑劈开此山,于是在山岭的中部至今留下了一道豁口。(杨小峰宗倩朱刚/文) 还有7个地名与营房村同名:山东莱芜莱城区杨庄镇营房村山西忻州原平市东社镇营房村上海浦东新区合庆镇营房村上海奉贤区柘林镇营房村上海崇明县堡镇营房村上海金山区漕泾镇营房村山东青岛胶州市营海街道营房村 [全部]
营房村景点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