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隆回族自治县
首页
安徽
澳门
北京
福建
广西
广东
贵州
甘肃
黑龙江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海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上海
山西
陕西
山东
四川
天津
台湾
西藏
新疆
香港
云南
重庆
浙江
导航:
首页
青海
海东市
化隆回族自治县
化隆回族自治县介绍
化隆回族自治县
key 该县总面积2740平方公里,辖3镇18乡,总人口21.45万人,有回、汉、藏、撒拉等12个民族。 农业分川水、浅山、脑山农耕区,有耕地53万亩,已形成粮油、畜牧业、果品蔬菜生产基地。1997年粮食产量达到7309万公斤,油料产量达到605万公斤。畜牧业是该县的优势产业,全县草场面积258万亩,牛羊饲养量42万头只。工业已形成选矿、冶炼、酿酒、发电、建材等为骨干企业的民族地方工业体系。镍、铝、铜、黄金、青稞酒、镍精矿粉、水泥、硅铁、碳化硅、精锌、洗净毛、皮革藏地毯是主要产品,畅销省内外。1997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2.9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478万元。全县交通通信便利,城乡公路四通八达。 境内名胜古迹旅游景点较多,黄河上游青海段13座大中型已建成或规划建设的电站中,境内就有7座,珍贵野生动物有麝、岩羊、猞猁、蓝马鸡、雪鸡、石鸡等。名贵药材也有十几种,山珍有发菜、蕨菜等。 化隆回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海东地区南部。东经101°39′-102°42′、北纬35°48′-36°17′之间。东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接壤,南临黄河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隔河相望,西与湟中县和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毗邻,北与平安县、乐都县相连。东西长98.5千米,南北宽48.5千米,总面积2740平方千米。总人口23万人(2004年)。以回族为主。 县人民政府驻巴燕镇,距行署驻地75千米。邮编:810900。代码:632127。区号:0972。拼音:HualongHuizuZizhixian。 地处黄河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黄河流经县境西南部和南部,境内呈11条沟谷均有大小不等的水系向南注入黄河。属青藏高原东部干旱区,年均温2.2℃,年降水量470毫米。 行政区划 化隆回族自治县辖6个镇、7个乡、4个民族乡:巴燕镇、群科镇、牙什尕镇、甘都镇、扎巴镇、昂思多镇、雄先藏族乡、查甫藏族乡、二塘乡、谢家滩乡、德恒隆乡、沙连堡乡、阿什奴乡、石大仓乡、初么乡、金源藏族乡、塔加藏族乡;李家峡管委会、公伯峡管委会。 历史沿革 古为羌地,西汉时属晋城郡,东汉属西平郡,晋咸康元年(335年),在今群科镇筑黄河城,并在今民和、化隆两县交界地区置黄河郡,管辖今化隆全境及黄河南岸部分地区(治黄河城),北魏时在今群科镇古城置石城县,辖今化隆县西部地区,并在化隆东部置广威县(治今化隆县甘都镇),西魏改石城县为化隆县,隶湟河郡。经隋、唐、宋、元、明、清更名改隶。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建省时更名巴燕县,归青海省辖,民国二十年(1931年)改为化隆县。1953年改设化隆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称自治县,1978年划归海东地区。 1949年9月4日化隆解放,化隆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全县划分为4个区,辖1个市、25个乡,48个行政村,217个自然村。一区辖巴燕市、加合乡、拉干乡、金家庄乡、谢家滩乡、查主乡、科沿沟乡、塔白尔乡;二区辖牙路乎乡、拉木乡、德恒伦乡、阿什努乡;三区辖多巴乡、群科乡、舍仁乡、梅加乡、昂思多乡、德加乡、二塘乡、若力尕乡;四区辖扎巴乡、拉曲乡、黑城乡、查甫乡、支扎乡、下扎巴乡。 1996年底,全县辖巴燕、群科、甘都3个镇和牙什尕、扎巴、黑城、昂思多、德加、二塘、加合、谢家滩、德恒隆、沙连堡、阿什努、石大仓、初麻13个乡及支扎、雄先、查甫、金源、塔加5个藏族乡,共有368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驻巴燕镇。 2000年,化隆回族自治县辖3个镇、13个乡、5个民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1370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巴燕镇19383群科镇22440甘都镇21899牙什尕乡8846支扎藏族乡2745雄先藏族乡6255查甫藏族乡6697扎巴乡11270黑城乡14047昂思多乡10616德加乡9159二塘乡10896加合乡14708谢家滩乡7324德恒隆乡13158沙连堡乡6148阿什努乡5310石大仓乡6678初麻乡6325金源藏族乡6056塔加藏族乡3746 2001年3月1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20号文批复:撤销化隆回族自治县昂思多乡,设立昂思多镇;撤销扎巴、黑城2乡,其中将黑城乡的12个村(四哈宁、乙沙东、拉曲一、拉曲二、香乙麻、扎让、控隆沟、洛乎藏、大拉曲、阿卡拉、窑洞、拉让滩)和扎巴乡合并设立扎巴镇;撤销牙什尕乡,与黑城乡的6个村(上滩,城车、宗尕滩、拉公么、沙拉沟、完干滩)合并设立牙什尕镇;撤销加合乡,并入巴燕镇。 2001年底,化隆回族自治县辖6个镇、8个乡、5个民族乡,1个居委会、368个村(牧)委会。 巴燕镇 驻巴燕,辖1个居委会(巴燕)、38个村(牧)委会(金家庄、什吉列、上圈、绽麻、哈洞、下胡拉、尕西沟、儒家沟、西上、西下、南街、北街、东上、东下、上地滩、下地滩、庙尔沟、马坊、寺尔沟、上拉干、中拉干、辛家窑、窑湾、李加庄、阿扎卜扎、后沟、藏滩、上加合、下加合、上吾具、下吾具、卜隆、上卧力尕、下卧力尕、下沟、下山根、水乃亥、克麻)。 甘都镇 驻牙路乎,辖25个村(牧)委会(列卜加、拉木、朱乎隆、官巴、上四合省、下四合省、桥头、牙路乎、苏合加、西滩、阿河滩、甘都街、唐寺岗、工什加、牙目、阿化、水车、东风、东滩一、东滩二、东滩三、东滩四、东滩五、东滩六、东滩七)。 群科镇 驻古城,辖29个村(牧)委会(群科、则塘、文卜具、雪什藏、若加、木哈、科木其、乙沙一、乙沙二、舍仁、格尔麻、向东、安达其哈、工农兵、日兰、公义、加鲁乎、邮电、水库滩、先口一、先口二、滩南、滩北、滩心、团结一、团结二、新村一、新村二、东风)。 牙什尕镇 驻下多巴,辖20个村(牧)委会(牙什尕、哇尔江、上多巴、下多巴一、下多巴二、参果滩一、参果滩二、参果滩三、园艺场、曲日麻卡、唐沙一、唐沙二、唐沙三、盘龙曲麻、上滩、城车、宗尕滩、拉公么、沙拉沟、完干滩)。 扎巴镇 驻阿代,辖38个村(牧)委会(扎巴一、扎巴二、扎巴三、扎巴四、扎拉毛、结拉、本康沟、金藏、上脑、西滩、南滩、双格达、关沙、下扎巴、阿代、阳坡、阴坡、浪隆、冷扎、知海买、黄麻、下洛乎藏、滩滩、科台、东拉卡、曲先昴、四哈宁、乙沙尔、拉曲一、拉曲二、香乙麻、扎让、挖隆沟、洛乎藏、大拉曲、阿卡拉、窑洞、拉让滩)。 昂思多镇 驻沙吾昂,辖19个村(牧)委会(具乎扎、公拜岭、阳坡、阴坡、沙吾昴、尖巴昂、红卡哇一、红卡哇二、梅加、关相口、玉麦街、关沙、先群、香加岭、若麻岭、雄村、尕吾塘、拉昂、吾则塘)。 德加乡 驻四塘滩,辖13个村(牧)委会(尔尕昴、洛忙、山卡拉、白土庄、德加、尕什加、公布昴、河滩庄、尕麻甫、五道岭、扎浪滩、牙什扎、寺台)。 二塘乡 驻二塘,辖17个村(牧)委会(大塘、二塘、三塘、上滩、角扎、庄子湾、红牙合、泥昂、香里胡拉、隆欠、二塘沟、尕什加、尕吾山、科却、格许、工哇滩一、工哇滩二)。 谢家滩乡 驻谢家滩,辖18个村(牧)委会(拉扎、工扎、窑隆、卡昂、吊沟、丁家湾、九道湾、朱家湾、韩家窑、尔多其那、卷坑、西门泉、阴坡、下河滩、谢家滩、合群、马塘、牙合)。 阿什努乡 驻阿什努,辖17个村(牧)委会(阿什努一、阿什努二、日忙、羊隆、阿藏吾具、若兰、纳哈隆、尕加、白加、全集村、刘什洞、赛什库、松赛、列仁、俄加、多杰拉卡、合什加)。 石大仓乡 驻石大仓,辖17个村(牧)委会(关藏、巷加吾具、支哈堂、石大仓、高跃、拉卡、香塔、吉加、旦庄、大加沿、小金源、斯吉海、大岭、文加山、沙浪、台力盖一、台力盖二)。 德恒隆乡 驻德恒隆,辖22个村(牧)委会(德恒隆一、德恒隆二、纳加、直乎具、措扎、黄吾具、拉村、东加、若素、哇加、哇西、甲加、西后加吾具、石乃亥、亚曲、亚曲滩、卡什代、安措、哇加滩、列村、团结一、团结二)。 沙连堡乡 驻关巴湾,辖14个村(牧)委会(加仓、尔洞门、阴坡、关巴湾、其后昂、沙连堡一、沙连堡二、上塔加、下塔加、科才昴、乙什春一、乙什春二、沙加、古浪)。 初麻乡 驻扎西庄,辖17个村(牧)委会(扎西庄、主庄、安关、初麻一、初麻二、沙尔洞、滩果、滩果台、拉尕鲁、上恰藏、下恰藏、拉许、梅加、塔麻、公保吾具、安具乎、沙让)。 塔加藏族乡 驻白加集,辖9个村(牧)委会(塔加一、塔加二、尕洞、白加吉、白加拉卡、德扎、牙什扎、工什加、曹旦麻)。 雄先藏族乡 驻雄先,辖15个村(牧)委会(雄先、花科、巴麻塘、乙麻昴、电岗、东由、完加、角加、拉赛、麻加、其达吉、其先、沙素麻、洛麻、唐春)。 金源藏族乡 驻雄哇,辖14个村(牧)委会(上科巴、下科巴、恰加、支哈加、雄哇、土哇仓、旦麻、多西、日古、尖科、阿吾卜具、桑加吾具、下什堂、安关群哇)。 支扎藏族乡 驻街道,辖10个村(牧)委会(街道、江扎、拉格堂、卡阳、东棚、正尕、上米乃亥、下米乃亥、年半、主洞)。 查甫藏族乡 驻查甫,辖12个村(牧)委会(查甫一、查甫二、药水泉、索拉、窑洞、上曲加、中曲加、下曲加、来洞、查让、加斜、东台)。 李家峡北岸行政管理委员会 驻黄河沿,辖2个村(牧)委会(黄河沿、扎麻塘)。 贵德移民安置管理委员会 驻麻巴堂,辖2个村(牧)委会(沙柳湾、西北村)。 2005年,化隆回族自治县辖6个镇、8个乡、5个民族乡:巴燕镇、群科镇、牙什尕镇、甘都镇、扎巴镇、昂思多镇、支扎藏族乡、雄先藏族乡、查甫藏族乡、德加乡、二塘乡、谢家滩乡、德恒隆乡、沙连堡乡、阿什奴乡、石大仓乡、初么乡、金源藏族乡、塔加藏族乡;李家峡管委会、公伯峡管委会。 2006年8月,撤销德加乡,并入昂思多镇;撤销支扎藏族乡,并入雄先藏族乡。 乡镇简介 【巴燕镇】 又称巴燕戎,青海省海东地区化隆回族自治县辖镇,县府驻地。位于县境中部。人口2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总人口的44%。面积25.4平方千米。辖金家庄、什吉列、上圈、绽麻、哈洞、下胡拉、尕西沟、儒家沟、西上、西下、南街、北街、东上、东下14个村委会和巴燕居委会。民国时设巴燕镇,1949年设巴燕市,1952年设巴燕乡,1966年改设巴燕镇,1958年与阿什奴乡合并成立巴燕公社,1984年改为巴燕1个镇。 【群科镇】 又名古城,青海省海东地区化隆回族自治县辖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42千米。人口2.2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85%。面积100平方千米。辖群科、则塘、文卜具、雪什藏、若加、木哈、科毛其、乙沙一、乙沙二、舍仁、格尔麻、向东、安达其哈、工农兵、日兰、公义、加鲁乎、邮电、水库滩、先口一、先口二、滩南、滩北、团结一、团结二、新村一、新村二、东风、滩心29个村委会。1950年沿旧制设群科乡,1958年改设群科公社移治古城,1984年改为群科镇。 【甘都镇】 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29千米。人口1.9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47%,撒拉族占33%。面积164.9平方千米。辖列卜加、拉木、朱乎隆、官巴、上四合省、下四合省、桥头、牙路乎、苏合加、西滩、阿河滩、甘都街、唐寺岗、工什加、牙目、阿化、水车、东风、东滩一、东滩二、东淮三、东滩四、东滩五、东滩六、东滩七25个村委会。民国时设甘都镇,1950年属牙路乎乡、拉木乡,1956年将牙路乎、拉木等乡并为甘都乡,1958年成立甘都公社,1984年设甘都镇。 【黑城乡】 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42千米。人口1.3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1%。面积77.7平方千米。辖四哈宁、乙沙尔、拉曲一、拉曲二、香乙麻、扎让、挖隆沟、拉公麻、鲁乎藏、拉让滩、窑洞、上滩、宗尕堂、城东、沙拉沟、完干滩、大拉曲、阿卡拉18个村委会。1950年沿旧制设黑城乡,1958年并入扎巴公社,1962年分设黑城公社,1984年改设黑城乡。 【牙什尕乡】 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49千米。人口0.7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8%。面积53.3平方千米。辖哇尔江、牙什尕、上多巴、下多巴一、下多巴二、参果滩一、参果滩二、参果滩三、园艺场、曲日麻卡、唐沙滩一、唐沙滩二、唐沙滩三13个村委会。1981年从群科公社划出牙什尕公社,1984年改设牙什尕乡。 【德恒隆乡】 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39千米。人口1.3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82%。面积262.5平方千米。辖德恒隆一、德恒隆二、纳加、直乎具、措扎、黄吾具、拉村、东加、若索、哇加、哇西、甲加、西后加吾具、石乃海、牙曲、牙曲滩、卡什代、安措、哇加滩、列村、团结一、团结二22个村委会。1950年沿旧制设德恒隆乡,1958年与沙连堡乡合并成立德恒隆公社,1984年改设德恒隆乡。 【扎巴乡】 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32千米。人口1.1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48%。面积127.6平方千米。辖扎巴一、扎巴二、扎巴三、扎巴四、扎拉毛、结拉、本康沟、全藏、西滩、南滩、双格达、关沙、下扎巴、阳坡、阴坡、浪隆、冷扎、知海买、黄麻、下鲁乎藏、滩滩、科台、东拉卡、上脑、阿代、曲先昂26个村委会。1950年沿旧制设扎巴乡,1958年改为扎巴公社,1984年复设扎巴乡。 【谢家滩乡】 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3千米。人口0.7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总人口的34%。面积55.8平方千米。辖工扎、拉扎、窑隆、卡昂、吊沟、丁家湾、九道湾、朱家湾、韩家瑶、尔多其那、卷抗、西门泉、阴坡、下河淮、谢家滩、合群、马塘、牙合18个行政村。民国时设拉扎乡,1950年设谢家滩乡,1956年并入巴燕镇,1958年与阿什奴乡合并成立巴燕公社,1963年分设谢家滩公社,1984年复设谢家滩乡。 【加合乡】 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3千米。人口1.7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0%。面积125.3平方千米。辖上地滩、下地潍、庙尔沟、马场、寺尔沟、上拉干、中拉干、辛家瑶、窑湾、李家庄、阿扎卜扎、后沟、藏滩、上加合、下加合、上吾具、下吾具、卜隆、上卧力尕、下卧力尕、下沟、下山根、水乃海、克麻24个村委会。民国时设若力尕乡,1950设加合乡,1958年与黑城、二塘乡合并成立城西公社,1962年分设加合公社,1984年复设加合乡。 【二塘乡】 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7千米。人口1.1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1.8%。面积103平方千米。辖大塘、二塘、三塘、上滩、角扎、庄子湾、红牙合、尼昂、香里胡拉、隆欠、二塘沟、尕什加、尕吾山、科却、格许、工哇滩一、工哇滩二17个村委会。1950年设二塘乡,1958年并入城西公社,1962年分设二塘公社,1984年复设二塘乡。 【德加乡】 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18千米。人口0.8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总人口的23.7%。面积105.7平方千米。辖尔尕昂、洛忙、山卡拉、白土庄、德加、尕什加、公布昂、河滩庄、尕麻南、五道岭、扎浪滩、牙什扎、寺台13个村委会。1950沿旧制设德加乡,1956年并入昂思多乡,1958年属昂思多公社,1962年分设德加公社,1984复设德加乡。 【昂思多乡】 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驻地25千米。人口1.1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4.7%。面积83.9平方千米。辖具乎扎、公拜岭、阳坡、阴坡、沙吾昂、尖巴昂、红卡哇一、红卡哇二、梅加、关沙、关相口、玉麦街、先群、香加岭、雄村、尕吾塘、拉昂、吾则塘、若麻岭19个村委会。民国时为昂思多镇,1950年设昂思多乡,1956年改设昂思多镇,1958年与德加乡合并成立昂思多公社,1984年复设昂思多乡。 【沙连堡乡】 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28千米。人口0.7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81%。面积105.7平方千米。辖加仓、尔洞门、阴坡、关巴湾、其后昂、沙连堡一、沙连堡二、上塔加、下塔加、科才昂、乙什春一、乙什春二、沙加、古浪14个村委会。民国时设乙什春乡,1952年设沙连堡乡,1958年并入德恒隆公社,1974年分设沙连堡公社,1984年复设沙连堡乡。 【阿什努乡】 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18千米。人口0.6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4.7%。面积107.5平方千米。辖阿什努一、阿什努二、日忙、羊隆、阿藏吾具、若兰、纳哈龙、尕加、白加、全吉、刘什洞、赛什库、松赛、列仁、俄加、多杰拉卡、合什加17个村委会。民国时为阿藏吾具乡,1950年改设阿什努乡,1958年并入巴燕公社,1962年分设阿什努公社,1984复设阿什努乡。 【石大仓乡】 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驻地12千米。人口0.6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46.6%,回族占37.9%。面积202.9平方千米。辖关藏、巷加吾具、支哈堂、石大仓、高跃、拉卡、香塔、吉加、旦庄、大加沿、小金源、斯吉海、大岭、文加山、沙浪、台力盖一、台力盖二17个村委会。解放前置石大仓乡,1950年属金家庄乡,1956年设石大仓藏族乡,1958年并归城东公社,1962年分设石大仓公社,1984年改为石大仓乡。 【初麻乡】 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29千米。人口0.6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46.5%,回族占25.4%。面积150.9平方千米。辖扎西庄、主庄、安关、初麻一、初麻二、沙尔洞、滩果、滩果台、拉尕鲁、上恰藏、下恰藏、拉许、梅加、塔麻、公保吾具、沙让、安具乎17个村委会。1950年设梅加乡,1956年并入沙尔洞乡,1958年并入金源、城东公社,1962年分设初麻公社,1984年改设初麻乡。 【支扎藏族乡】 位于县境西端,距县府驻地89千米。人口0.3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5.8%。面积163.4平方千米。辖正尕、江扎、街道、东朋、卡阳、年办、拉格堂、上米乃海、下米乃海、朱洞10个村委会。民国时置支扎乡,1950年改设雄先乡,1956年改为雄先藏族乡,1958改为雄先公社,1963年从雄先公社析置支扎公社,1984年改为支扎藏族乡。 【查甫藏族乡】 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54千米。人口0.6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9.3%。面积60.2平方千米。辖查甫一、查甫二、药水泉、索拉、窑洞、上曲加、中曲加、下曲加、来洞、查让、加斜、东台、黄河沿13个村委会。1950年沿旧制设查甫乡,1956年改设查甫藏族乡,1958年改设查甫公社,1984年复设为查甫藏族乡。 【雄先藏族乡】 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66千米。人口0.8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48.7%,回族占11%。面积124.9平方千米。辖雄先、花科、巴麻堂、乙麻昂、电岗、东由、完加、角加、拉赛、麻加、其大吉、其先、沙索麻、洛麻、上半主哇、东南村、西北村、沙柳湾、唐春19个村委会。民国时为支扎乡辖地,1950设雄先乡,1956年改为雄先藏族乡,1958年改设雄先公社,1984年复设雄先藏族乡。 【金源藏族乡】 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45千米。人口0.6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5.2%。面积343平方千米。辖上科巴、下科巴、恰加、支哈加、雄哇、土哇仓、旦麻、多西、日古、尖科、阿吾卜具、桑加吾具、下什堂、安关群哇14个村委会。民国时设科巴乡,1950年设科沿沟乡,1956年并为金源藏族乡,1958年改为金源公社,1984年复设金源藏族乡。 【塔加藏族乡】 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驻地84千米。人口0.4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5.9%。面积193.8平方千米。辖塔加一、塔加二、白加集、白加拉卡、德扎、尕洞、牙什扎、贡什加、曹旦麻9个村委会。1950年沿旧制设塔白加乡,1956年改为塔加藏族乡,1958年并入金源公社,1963年分设塔加公社,1984年复设塔加藏族乡。 旅游资源 夏琼寺属省级文物保夏琼寺护单位,位于青海省化隆县查甫乡,距省会西宁95公里,临平公路南侧15公里处,是化隆县风景区中较著名的宗教文化游览胜地,始建于1394年,为青海最古老的藏佛寺之一,夏琼寺总面积为27万平方米,始建于元至正九年(1349年),是藏传佛教格鲁创始人宗咯巴的发祥地,历代三世、七世、十三世0捐金数千两修饰了该寺殿堂,使该寺更加金碧辉煌,光彩四溢。该寺第一批经师先后充当了七世、八世0,九世班禅和三世章嘉-的经师,1788年乾隆皇帝赐名“法静寺”,并敕赐汉、藏、蒙、满四种文匾一幅,上题“大乘兴盛地”金字。 夏琼,本为藏语,意即大鹏,乃附会山形之势以命名。其山在查乡南尽头,势如展翅欲飞之大鹏,雄踞黄河北岸,俯瞰九曲盘旋,远眺千山万壑,左倚尕吾山,右靠多尔福山,后托八宝山,有赞日:“青龙游于前,黄龟伏于后,灰虎卧于左,红鸟翔于右”。东、西、北三面峰恋重叠,南面如刀劈斧削,陡峭万仞,险绝异常。山顶建有古刹夏琼寺,从南向北远望,寺院恰于大鹏右肩,古人誉为佛教圣地。夏琼寺自创建以来,现后修建了妙音菩萨殿、弥勒殿、金顶殿、阿底峡殿、金刚佛殿、支扎佛殿、煨桑殿、地藏菩萨殿、监河弥勒殿、山佛殿、0神殿等十一个殿堂,构成了一处汉、藏艺术风格相结合的古建筑群,整体建筑庄严大方,雄伟壮观,布局井燃,气势磅礴。 马阴山,古称拔延山,本古羌语,意为莲花山,位于化隆县北部,为化隆---乐都之界。乐化公路直达该景区,距省会西宁110公里,属山岳型风景旅游区。隋大业五年,炀帝曾围猎于此,遂见褚史书。别名“雪岭”,因山顶积雪终年不化而得名。主峰高4295.4米,为境内第二高峰,上有湫池,雨盈旱涸,北瞰乐都全境,南观化隆群山。春夏之际,日丽风静,碧天如洗,山顶银光耀目,山下青草茵茵,菜花敷金,攀其顶南望,为广袤起伏的草山草坡,牛羊成群,动如行云,是县内最大牧场之一,古为官府马场,远望县城,似一巨型莲花之心,故名巴燕戎格城(意为莲花城)。 旦斗寺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青海省化隆县金源乡,距省会西宁170公里,始建于10世纪中叶,是藏传佛教后期的发祥地,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旦斗”系藏语“居留”之意,此处以藏传历史掌故命名。寺院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建成于山赡岩绝壁凹龛处,随山顺势,上依千仞叠崖,下临百丈深涧。山借寺饰,寺凭山势,蔚为壮观。 旦斗寺的建筑由阿吉塔修行殿、加吾东智修行殿、索南坚措修行殿、大经堂,堪布-殿、阿瓦李加修行殿、加哇索南修行殿、拉隆修行殿、白塔等十多处殿堂组成,这些殿堂有的依自然洞穴内伸外延,居高临下,险绝异常,有的靠巨崖为壁,就悬崖为顶,有的造山平地,独立成体,殿堂内各种金身佛像,华柱帛画交相辉映,庄严肃穆。 旦斗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是研究藏传佛教的建筑,艺术、宗教制度的珍贵资料,每年都有大批信教群众和旅游者,到此朝拜、观光旅游。 李家峡北岸生态园位于青海省化隆县李家峡管委西北部,南边同尖扎县隔河相望,是黄河上游第三个梯级电站,现已高峡平湖,风光宜人,是旅游避暑胜地。阿赛公路可直达。距省会西宁120公里,是集生态,旅游,餐饮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区。李家峡北岸生态园占地面积5600余亩,其中核心面积500亩。目前造林2700亩,以经济林、观赏林为主,修建宾馆,娱乐室各一座,农家小院20个,旅游船15只,铺建了宽敞停车厂。该生态园东临“佛教圣地夏琼寺”,南依李家峡水电站,乘船可游览风景优美的“松巴峡”和坎布拉国家级森林公园。生态园内还有“乌龟山平湖”、“如来佛看景”、“大坝风光”、“昆仑仙菊基地”等诸多景点。 以下地名与化隆回族自治县面积相当:青海玉树州杂多县阿多乡内蒙古乌兰察布察哈尔右翼前旗辽宁鞍山海城市海南乐东县山西大同灵丘县内蒙古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西藏日喀则市聂拉木县波绒乡湖北恩施州宣恩县江苏宿迁泗洪县湖南邵阳新宁县西藏那曲聂荣县查当乡陕西延安市黄龙县
[全部]
巴燕镇
群科镇
牙什尕镇
甘都镇
扎巴镇
昂思多镇
雄先藏族乡
初麻乡
查甫藏族乡
塔加藏族乡
金源藏族乡
二塘乡
谢家滩乡
德恒隆乡
沙连堡乡
阿什奴乡
石大仓乡
化隆回族自治县景点列表
夏琼寺
夏琼寺 夏琼寺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青海省化隆县查甫乡,距省会西宁...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