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县
首页
安徽
澳门
北京
福建
广西
广东
贵州
甘肃
黑龙江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海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上海
山西
陕西
山东
四川
天津
台湾
西藏
新疆
香港
云南
重庆
浙江
导航:
首页
广东
河源市
连平县
连平县介绍
连平县
一九八八年初,广东省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惠阳地区撤销,一分为四。设置地区级河源市,辖四县(龙川、紫金、连平、和平)两区,原河源县分为河源市源城区和河源市郊区两部分。从此,河源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源城,现在是源城区政府的所在地,又是河源市政府的所在地,而且在一千五百多年来,一直是河源县县治,是河源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源城区虽设置不久,但河源却历史悠久,有丰富的史料,无史不成今,借史可兴今。研究从河源到源城的历史沿革,会有一定的兴今作用的。 一、河源建县前的简况 河源位于广东东部,东江、新丰江纵贯全境。在今新丰江水库区,曾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迹,这说明远在六千多年前至一万多年前,这里一带已有人类活动。东周春秋时期,这里属楚国范围。东周显王35年(公元前334年),越王勾践传至第六代孙(名叫无疆)时,越国被楚国灭掉了。越国的王孙贵族纷纷南逃,在楚国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分别建立了后人统称为“百越”的许多小国,所以,东江地区在那个时期是属于“百越地”(清同治《河源县志》称为“百粤地”)。战国末期,这些小国又先后为楚国所灭,楚国在原“百越地”设置县、郡以加强统治,开始了地方行政区域的建制。 “县”这种地方行政区划,开始于春秋时期,最初设置于边远的地区,秦、晋、楚等国都把新兼并的土地置县管辖。战国时期,边地逐渐繁荣,才在郡下设县,产生郡、县两级制。东江地区那时属于楚国统治,据传说已有了傅罗(后改为博罗)县的建制。秦统一六国后接着平定南方越族地区(古称南越)后,设立南海、桂林、象郡三郡,东江地区分属南海郡的傅罗、龙川、番禹三个县。 古代龙川县地是傅罗的东乡,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开始建县,因其县北有龙穴山(又称龙川山),东江上源在此穿穴而过,故称龙川。当时龙川县的范围包括今龙川、五华、兴宁、和平、河源等县以及紫金、连平、新丰、龙门、平远等县的一部分,它的治所设在今龙川县的佗城。秦末,龙川县令赵佗接任南海尉后,兼并桂林和象郡,建立南越国。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定南越,置九个郡,南海郡范围缩小,辖六个县(番禹、博罗、中宿、龙川、四会、揭阳)隶属交州。自公元前214年至公元483年共六百九十七年间,河源是龙川县的一部分。 二、河源建制沿革及隶属关系 南朝齐永明元年(公元483年),龙川县分出了河源、新丰两县,都隶属广州南海郡。从此有了河源县的建制,也有了河源县城的建立,到现在有一千五百零陆年的历史了。 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年),河源县隶属梁化郡。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改梁化郡为循州,治所在归善(今惠州市东),管辖归善(今惠阳)、博罗、河源、兴宁、海丰等县,当时龙川县并入河源县。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循州改为龙川郡,治所在今惠阳东北,休吉县(即新丰县)并入河源县。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龙川郡又复名循州,河源县曾分出一个石城县,至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石城县又并入河源县。 自唐朝至明朝约一千年间,河源县管辖范围无大的变化,但所属的州、郡变化很大。唐朝循州(曾改名雷乡郡、海丰郡)属岭南道。五代南汉元享元年(公元917年)增设祯州,治所在原循州治所,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等县;循州的治所迁至雷乡,辖雷乡县(唐朝时从兴宁分出,后改为龙川县)和齐昌府(后改兴宁县)。宋朝时祯州属广南东路。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改祯州为惠州,直至清末,名称未变,但在元朝曾一度升为惠州路,明改为惠州府。元朝设行中书省,惠州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明初,惠州属广东行中书省。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循州并入惠州府,惠州府管辖七个县(归善、博罗、海丰、河源、龙川、长乐、兴宁)。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废行中书省,设承宣布政使司,惠州属广东布政使司。 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划出河源县和龙川县部分地区设置和平县。明穆宗隆庆元年(公元567年)划出河源、英德、翁源三个县的部分地区设置长宁县(1911年改名新丰县)。明思宗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划出河源、和平、新丰、翁源等县的部分地区设置连平州(1912年改连平县),河源县属惠州府连平州。河源县范围一再缩小。 清朝,河源县属广东省惠州府。民国初,河源县属广东都督府潮循道。1928年,河源县属广东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在惠阳。 1949年10月,河源县属广东省人民政府东江专员公署,1953年属粤东行政公署。1958年改属韶关专区,1963年起属惠阳专区。 1988年三月,建立河源市,市委、市政府设在源城镇。市区范围包括源城镇、东埔、埔前、高埔岗四个镇(场),称源城区。 三、历史上河源县管辖范围的变化情况 源城,原名河源城,又名槎城,是河源县的县治。它的治下有多大呢? 历史上河源县的管辖范围,有三次较大的变化:一是隋朝时的扩大(并龙川县和休吉县)。二是明朝后期的缩小(析和平、长宁、连平三县),三是解放后的现状,由于历史上留下来的文字资料很简略,地图资料更缺乏,只能从河源设县后划出和并入的变化推测出大致的范围。首先分析一下同邻近各县的关系。 1、同今龙川县的关系:据《广东省县图集》说:龙川县在“隋开皇十一年并入河源,于唐天授二年重置县,更名雷乡,隶属循州。南汉又改雷乡为龙川……”,似乎今天的龙川县过去曾属河源县管辖。查《嘉靖惠州府志》和《河源县志》,虽然都说“隋开皇十一年省龙川入河源”,但以后又未提及从河源县复分出龙川县。那么今天的龙川县又怎样来的呢?据《惠州府志》说“唐中宗嗣圣周武氏天授”“析兴宁置雷乡,今龙川治”。而兴宁则是东晋时从(秦置)龙川县分出去的(当时分出的兴宁县包括今兴宁、五华、龙川等县)。再查旧《辞源》(民国四年初版):“龙川……秦置,故城在今广东龙川县西北,隋废。五代时南汉复置,宋徙今治。”《历史地理志韵编今释》(清道光十七年版)亦有相似的叙述。可见历史上有两个龙川县,一是秦置,一是南汉置,县治和管辖范围都不相同。府志、县志说的并入河源的龙川县是古龙川县,当时已分出兴宁、雷乡(即今龙川县)、河源、新丰等县,和今天的龙川县无关。 另查《唐书》循州属下的归善,注有“贞观元年省龙川县入焉”。《旧唐书》也说“归善……贞观元年省龙川并入”。这些资料可能比地方志准确,隋唐时龙川县并入归善,可能有部分地方划入河源县,并不是整个古龙川县都并入河源县。 2、同今和平县的关系:据《惠州府志》说,和平县是明武宗正德十三年“析龙川地及惠化都置”。又《和平县志》(民国三十一年修)说“和平、仁义、广三等三图自龙川析,忠信图(按:当是惠化图之误)自河源析”,又说“原析河源之惠化图至崇祯六年建连平州,以和平之惠化图割属之,又以河源之忠信图割补”。可见最初设置和平县时,四分之三的地方从龙川县划出,只四分之一(即惠化图)从河源划出。以后惠化图又连同河源划出的忠信图设置连平州。所以虽然《河源县志》说过“(明)正德中析置和平县”,但今天的和平县所属并不是过去的河源县划出的。 3、同今连平县的关系:自南齐至明末的一千一百多年间,连平在河源县范围内,河源县名的由来,通常的说法是“县北三百里有三河之源故名也”(见《元和郡县志》)。查“县北三百里”应在今连平县北部,“三河”当指连平河(上游名麻陂河)、大埠河和忠信河(上游名大水河),这三条河都是发源于九连山的南麓,自北向南约50公里流入新丰江,初置河源县时,就包括这三条河流经的地方,(即明初河源县的惠化都和忠信都)。明末所以要从河源分出连平,是由于“九连山多盗”。据《惠州府志》载:明朝时河源县东西距离260里,南北距离598里,东南至西北457里,西南到东北285里,是当时府属各县中面积最大的,而且县志偏在县的南端,对远距四、五百里外的北部九连山区是很难管理的。所以唐朝曾分出一个石城县。明末分出连平州,是为了有利于北部山区管理的。据《广东省县图集》说“明……析河源、长宁(今新丰)、翁源之地置连平州”,所以,今天的连平县并不是全部从河源县分出的。 4、同今新丰县的关系:新丰县是南齐时和河源县同时从龙川县分出的,当时的县治在今县治(丰城镇)东北十余公里。隋炀帝时并入河源,至明隆庆年间又划出设长宁县(后改为新丰县)。新丰曾有九百多年属河源县。据《辞海》说:“明分河源,英德、翁源三县地置长宁县”,所以今天的新丰县也不是全部从河源划出。又:原划入新丰县的锡场区在1957年2月划归河源县。 5、同今龙门县的关系:原河源县平陵平奢两约,解放后划给龙门县。(1953年2月中央核准备案)。 6、同今博罗县的关系:《河源县志》说“崇祯六年又割博罗之长平二图六图以补河源”。而县志之长平都地图就包括现博罗观音阁及以北东江西岸地方。解放后长平地区划回博罗,而原属博罗的埔前则在1951年7月正式划给河源。 7、同今紫金县的关系:没有任何资料说今天的紫金县同过去的河源县有什么关系。 综合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历史上河源县的管辖范围是: 南齐建县时,管辖的范围包括今天的源城区、郊区(除半江、锡场、埔前)和连平县的大部分地方以及龙门县的平陵地区,(也可能不包括今天的河东地区)。这样的情况过了一百一十多年,到了隋朝时,河源的管辖范围扩大到今新丰县的大部分地区。(今天河源的河东地区可能是那时才并入)。又过了一千年,到明末,河源县范围缩小,只包括今天的源城区、郊区(除半江、锡场、埔前),加上今龙门的平陵地区和博罗的长平地区。再过四百年,到解放后,划出长平地区给博罗,平陵地区给龙门,从新丰划回半江、锡场,从博罗划回埔前。又过了三十八年,建市分区,形成今天的情况。 四、县(区)以下的行政区划 关于河源县下属的行政区划,明以前无资料可考。在明朝,据《嘉靖惠州府志》载:“都五:曰大洲,隔江曰蓝能,曰永顺,北曰忠信,曰长吉”。“里六:大洲二,蓝能一,永顺一,忠信一,长吉一”。又说:“旧里盖多乱,后并为十,景泰间并为九,天顺间并为七,正德间析惠化一隶和平”。可见明朝河源县以下是都,都以下是里;而都和里可能区分不大。(划给和平的惠化里在府志沿革表中又说是“都”)。 清朝的《河源县志》对县以下区划开列很详细,并有地图可查核。当时的县下属四个都:大洲、蓝能、永顺、长平。(其中长平都是从博罗划入的。明朝时的五个都只剩下三个,减少的两个中,忠信都是划给连平的,长吉都可能是划给新丰)。都以下为约,全县共二十五个约,(大洲都辖十一个约,蓝能都核九个约,永顺都辖六个约,长平都无约,有一十三个堡)。约以下为村,全县共有二百个村(列出村名的199个),另有圩市33个。县志中都以下又有大乡,全县共有大乡二十九个(其中河源县典史属下二十个,蓝口司巡检属下九个),而开列的大乡又都称为约,(与都属下的约名有的相同而有的不相同)。 民国期间,河源县以下设乡(镇),全县共30个乡(镇),即:仙塘、古云、下屯、义合、黄田、久社、蓝口(镇)、柳城、船塘、骆湖、曾田、上莞、三河、漳溪、黄村、康禾、灯塔、顺天、南湖、桥头、回龙、洪溪、鲤鱼、古岭、平陵、东埔、槎城镇、高埔、石坝、观音阁(镇)。 解放初河源县以下设大区大乡,(1950年有五个区31个乡,另城区,下设五个联组)。1951年10月改为小区小乡,(1954年普选时有十一个区(镇)、173个乡,一个区级镇,一个乡级镇)。1958年国庆前全县实现公社化,政社合一,公社下面是大队和生产队,(1969年有23个公社、293个大队、2983个生产队)。1983年冬政社分开,设立区乡政权,(1985年全县设有25个区,一个镇,下分290个乡,2个乡镇级,4个国营农(林)场)。1986年10月撤销区公所设置乡(镇)建制,(设置18个镇、8个乡,保留源城镇)。 河源城在清朝属大洲都,称在城约(含附郭四个村:上郭、中郭、下郭、泷下),当时没有设立镇的机构,行政、民事等由县衙统管。民国初年(1912年)河源城划为三个乡(联安、义荣、三社),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由三个乡改为二个镇(在城镇、附城镇),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把两个镇合为一个镇(槎城镇),均下辖保、甲,(槎城镇辖10个保、120个甲)。解放后县以下设区,县城区下辖东埔乡和五个居-组。1951年11月设城镇人民政府(区级),下辖五个办事处。1953年至1957年城镇下辖南门角乡、水上办事处和十个居民委员会。1958年9月成立城镇人民公社,下辖九个大队。1983年废社设区,城镇下辖七个居民委员会。1987年,河源城镇改称源城镇。 行政简介 【行政区划】源城区为县级行政区,是0河源市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是河源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源城区是原河源县行政区域的一部分,县治自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设置。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源县,成立河源市,原河源县分设源城区和郊区(即今东源县)。源城区由源城镇、东埔镇、埔前镇和国营高埔岗农场组成。1997年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源城区源城、东埔两镇建制,设立源南镇和上城、新江、东埔、源西4个街道办事处,保留埔前镇和国营高埔岗农场。总面积364.8平方公里,总人口28.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18万人。 【交通能源】源城区交通发达。境内205国道、河(河源)惠(惠州)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河(河源)汕(汕头)公路横跨东西,新规划的205国道、粤赣高速及河(河源)龙(龙川)高速公路分别从城区的东西两边通过;我国南北第二大动脉京(北京)九(九龙)铁路以及广(广州)梅(梅州)汕(汕头)铁路贯穿全境;东江河道可供500吨级轮船直驶惠州、广州。电力供应充足。区内水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达30.52万千瓦,年发电量8亿多度。在市区西部是闻名全国、装机容量30万千瓦的新丰江水电站。 【自然条件】源城山清水美,风光绚丽,东江、新丰江交汇于市区中心。境内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年无霜期355~360天,年均气温2l.7℃,1月均温11.9℃,7月均温28.1℃,年均降雨量1665毫米。 【自然资源】矿产有铜、钨、锌、铁、煤、水晶、粘土、萤石、铀等。桂山自然保护区有广东最大和世界少有的原始次生常绿阔叶林,物种资源丰富,与肇庆鼎湖山、云南西双版纳并称为北回归线“沙漠腰带上的东三奇”。保护区有吊皮椎、山茶、香樟、桫椤等稀有植物和五爪金龙、蟒蛇、金钱龟、穿山甲等10多种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新丰江水资源丰富,水质好,可直接饮用。 【旅游资源】城区有龟峰塔、阮啸仙烈士陵园、鳄湖、高埔岗温泉度假村、化龙路商业街、太平风情街、新丰江电站大坝;大桂山生态旅游区有野趣沟、七礤水库、园中园旅游区、响水风景旅游区;位于新丰江上的喷泉是亚洲第一高喷泉,主喷水柱高达169米。近几年来,在岩前等地先后发掘有恐龙蛋、骨化石群体。主要土特产有三黄鸡、红瓜子、茶叶、花生油、荔枝、龙眼、五指毛桃、萝卜酸系列产品、米排粉等。 乡镇介绍 【源西街道办事处】位于河源市市区西部,东至河源大道以西,南至新丰江以北,西至万绿湖新港镇以东,北至东埔街道办高塘村以南,总面积63平方公里,下辖4个村委会和7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5.56万人。2004年工业总产值8028万元,比上年增长40.2%。税收收入395万元,比上年增长46%。引进企业5家,实际吸收外资935.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84.9%。 【埔前镇】位于河源市南端,东邻紫金县临江镇,南接博罗县石坝镇,西连桂山,北靠源南镇,总面积16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15万亩,林地面积14万亩。下辖16个村委会和1个圩镇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4.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万人。该镇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全年基本无霜冻,是源城区主要产粮区和蔬菜基地。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3.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08亿元,农业总产值2.1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4230元。农业以种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蔬菜、花生、黄豆、果蔗、糖蔗、红瓜。河源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落户该镇南陂、双头村、罗塘村。镇内有工业园区2个(大亨工业村、长坑工业园),总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至2004年底,全镇共引进外资企业30家,合同投资总额3.8亿元人民币,年产值达1.2亿元人民币,可解决当地劳动就业6000多人。有中型水库3座,总库容量250万立方米,小型水电站4个,总装机容量1290千瓦。有中学2间,小学16间,幼儿园2间,镇级医院1所。 【源南镇】位于市区近郊,东邻紫金县临江镇,南接埔前镇,西连新丰江水库,北靠源西街道办。总面积88平方公里,下辖7个村委会和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万人)。境内属低山丘陵地带,土地肥沃,适宜发展水稻、经济作物。矿产资源有萤矿、铝、瓷土、稀土矿和石英矿等,特别是萤矿储量十分丰富,年开采量达8万吨。以蔬菜种植和鸡、猪、水产养殖为特色的城郊商业农业得到稳步发展。2004年,全镇蔬菜基地面积扩大到1.54万亩,生猪出栏量2.58万头,三鸟出笼量136.36万只,水产品产量362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7.5%、5.4%和7.1%。全镇农副产品商品率达85.6%。至2004年全镇已成功开发出风光工业区、白田工业区、榄坝工业区、墩头工业区,全年招商引资项目2l宗,入园项目13个,合同投资总额4.21亿元人民币。全年实际吸引外资8029万元,比上年增加6212万元,增幅达341.8%。 【高埔岗农场】位于河源市南端,距市中心12公里,辖区总面积6.8平方公里,人口3300人。粤赣高速公路、广梅汕铁路、205国道贯穿全境,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宜种植经济作物;地下有丰富的温泉水资源。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23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00元。从2001年开始,农场实施“工业兴场”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农场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规划兴建2平方公里高埔岗工业区,至2004年底,园区共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开发“三通一平”土地100多万平方米,引进ll家企业入园。雅达电器有限公司、丰叶电器(河源)制造有限公司、源泰装饰材料有限公司、高盛木器加工厂已投产,工业区生产形成了以电子、生物、电器为重点产品系列。2004年工业总产值1070万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引进外资兴建了占地面积800亩的龙源温泉风景区,为促进农场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以下地名与连平县面积相当:山东东营河口区黑龙江伊春友好区浙江省杭州建德市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陕西延安市延长县广东韶关市南雄市山西忻州繁峙县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若克雅乡福建宁德古田县湖北宜昌市五峰县五峰镇重庆合川区江西赣州安远县
[全部]
元善镇
上坪镇
内莞镇
陂头镇
溪山镇
隆街镇
田源镇
油溪镇
忠信镇
高莞镇
大湖镇
三角镇
绣缎镇
连平县景点列表
风吹蝴蝶山
风吹蝴蝶山又称双峰山,山势呈四方张开,状若蝴蝶展翅,而故名。位于县境...
[全部]
黄潭寺遗址
黄潭寺遗址位于河源市连平县元善镇,现有面积约12000平方米。属县级...
[全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