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市
导航: 首页 吉林 松原市 扶余市
扶余市介绍
扶余市
扶余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市东部。东临榆树市,南靠德惠市,北接黑龙江省双城市,西与宁江区毗邻且和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农安县隔江相望。总面积4464平方千米。总人口735727人(2006年)。邮编:131200 代码:220724 区号:0438 地理坐标:东经125°0′-126°10′、北纬44°44′-44°30′ 扶余环境优美,名胜可观。科教文卫,繁荣发达。城区楼房林立,街道整齐,设施完整,菌能齐全。保存完好的大金得胜陀颂碑、全国唯一的满族剧团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将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行政区划 扶余市人民政府驻三岔河镇。全县辖11个镇、6个乡、1个民族乡:三岔河镇、长春岭镇、五家站镇、陶赖昭镇、蔡家沟镇、弓棚子镇、三井子镇、增盛镇、新万发镇、大林子镇、新源镇、永平乡、社里乡(根据“扶余县政府信息网”该乡已于2006年划归宁江区)、新站乡、更新乡、伊家店乡、肖家乡、三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乡。1个国营农场、2个灌区:下岱吉灌区管理局、伊家店农场、拉林灌区管理局。 -历史沿革 扶余历史悠久,早在西汉初期,这里便建立了我国东北地区第一个地方民族政权部落车家——夫余国,开创了北疆历史文化的先河。后几经变迁,1995年7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县制,县政府驻地东移至三岔河镇,扶余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扶余县为黑龙江省原辖县。位于松花江干流南岸,北以松花江与肇源县分界。今吉林省松原市。 扶余一带,清代,属吉林将军伯都讷副都统辖地,副都统驻伯都讷城。伯都讷扶余县地图 城是清初“边外”(柳条边)七大军事重镇之一。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设立伯都讷站,是宁古塔将军境内西部通往齐齐哈尔城的重要通道。1693年(清康熙三十二年),在伯都讷驿站南20里处建新城,名伯都讷新城(今扶余镇),添设伯都讷副都统专城驻防。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设置伯都讷厅,驻伯都讷新城,同时设分防巡检一员,驻孤榆树屯(今榆树市),隶属伯都讷厅。1906年2月15日(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伯都讷厅升改新城府,驻新城,与伯都讷副都统同城;孤榆树屯巡检改设榆树县,由新城府领。翌年4月,裁将军,改隶吉林行省西北路道。1909年6月2日(清宣统元年四月十五日)批准,裁撤伯都讷副都统。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3月,改为新城县。隶属吉林省西北路道。1914年2月,因与河北、山东等省新城县重名,奉令改称扶余县。同年6月,西北路道改称滨江道,隶属滨江道。 1929年2月,废止道制,由吉林省直辖。东北沦陷后,隶属吉林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初隶吉江行政区,1946年5月划归嫩江省管辖。1949年5月,划归吉林省管辖。1956年隶属公主岭专区,1958年10月改隶白城专区。1987年11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扶余县,设立扶余市(县级)。1992年6月6日,撤销扶余市,设立松原市(地级)。 伯都讷地方始设副都统时,辖境较宽,大致为今松原市宁江区江北地区、扶余县、榆树市三县市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6年)以后新城府时期,以汇塘沟、珠尔山为界,其东属榆树地,其西属新城府,辖境与1983年9月以前扶余市辖区同。1983年9月,改32个人民公社为乡,人民公社改称乡人民政府,乡下辖村、社;保留扶余、长春岭、陶赖昭、五家站镇,国营农场不变。1987年,全县共有9镇、26乡和两个国营农场。各乡镇计辖22个街道、474个村。 1995年扶余区辖10个街道办事处,25个乡,10个镇,两个国营农场。483个行政村。全区总人口1145011人,14个少数民族。 1995年12月,扶余县辖四马架乡、永平乡、社里乡、新站乡、更新乡、徐家店乡、伊家店乡、石桥乡、三义乡、肖家乡、榆树沟乡、新城局乡、大三家子乡、二龙山乡、拉林乡、万发乡扶余县 、大林子乡、七家子乡等18个乡,长春岭镇、五家站镇、陶赖昭镇、蔡家沟镇、三岔河镇、弓棚子镇、三井子镇、增盛镇等8个建制镇。另有国营伊家店农场和两个灌区。 2005年乡镇合并,2006年社里乡划归松原市,扶余县现辖三骏乡、永平乡、新站乡、更新乡、伊家店乡、肖家乡等6个乡,长春岭镇、五家站镇、陶赖昭镇、蔡家沟镇、三岔河镇、弓棚子镇、三井子镇、增盛镇、大林子镇、新万发镇、新源镇等11个建制镇。另有国营伊家店农场和两个灌区。辖415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735727人,182696户。农业人口663106人,城镇人口72621人。9个少数民族,10740人。 以下地名与扶余市面积相当:云南普洱景东县宁夏吴忠市同心县黑龙江七台河勃利县甘肃省张掖高台县黑龙江黑河孙吴县山西阳泉云南楚雄州楚雄市海南万宁市湖南常德桃源县湖北荆门市钟祥市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贵州黔东南州黎平县 [全部]
扶余市景点列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