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坝村介绍
-
中坝村
- 中坝村位于毛石镇西部。东抵毛石村枫香园村民组,南接毛石村风洞村民组,西界松林镇林湾村民组,北接大梨村后塘村民组。境内最高峰凤凰山,最低处同心村民组油槽沟。其境沟谷深切,山峰逶迤连绵。场上、田坎一带多为梯田,自高岩至同心为河谷坝地,境内多为坡地。水苲坝、三涨水、高岩龙洞、下洞龙洞是混子河主要源头之一,芭蕉河流至同心村民组入毛石村境。 该村2003年10月由原尖山、三角嘴、河坝场三个村合并而建,辖31个村民组。其中原尖山村9个,即:尖山、高堡、大土、龙井、建设、同心、夏村、茶园、垭口。原三角嘴村9个,即:沙坝、沙湾、和平、中坝、大湾、堰坎、莲花、反背、回龙。原河坝场村13个,即:坪上、石关、大寨、火焰、凤凰、田坎、窝凼、场上、新庄、集合、黄泥、河坝、烂田。2004年11月,该村31个村民组合并为11个,即:由建设、同心、垭口、夏村合并为一组,由茶园、尖山、高堡合并为二组;由回龙、龙井、大土、和平合并为三组;由大湾、堰坎、莲花合并为四组;由中坝、沙湾、沙坝合并为五组;由反背、坪上、石关合并为六组;由烂田、大寨、火焰合并为七组;由田坎、凤凰合并为八组;由场上、窝凼合并为九组;由黄泥、河坝合并为十组;由新庄、集合合并为十一组。由此该村共辖11个村民组。 原尖山村在明清时期隶北隅里九甲,废里设区后隶北一区,民国2年(1913)隶北一下区,民国21年(1932)隶第十三下区毛石乡,民国25年(1936)隶第八区毛石乡,民国30年(1941)年隶大桥区毛石乡,系第六保,1949-1951年2月隶第八区毛石乡,废保改村时改为芭蕉村,1951年3月隶二十三区毛石乡,1953年隶二十三区芭蕉乡,1958年10月隶松林基层人民公社芭蕉管理区,建高级社时为三分社,1958年村改为生产大队时改为尖山大队,至2003年10月撤办并村时并为中坝村。 原三角嘴村在明清时期隶北隅里九甲,废里设区后隶北一区,民国2年(1913)隶北一下区,民国21年(1932)隶第十三下区毛石乡,民国25年(1936)隶第八区毛石乡,民国30年(1941)年隶大桥区毛石乡,系第六保,1949-1951年2月隶第八区毛石乡,废保改村时改为芭蕉村,1951年3月隶二十三区毛石乡,1953年隶二十三区芭蕉乡,1958年隶松林基层人民公社芭蕉管理区,建高级社时为四分社(其时大湾、莲花单独建分社,系六分社,又叫民族分社),1958年村改为生产大队时改为中坝大队,1984年生产大队改为村时为三角嘴村,至2003年10月撤办并村时并为中坝村。 原河坝场村在明清时期隶北隅里九甲,废里设区后隶北一区,民国2年(1913)隶北一下区,民国21年(1932)隶第十三下区毛石乡,民国25年(1936)隶第八区毛石乡,民国30年(1941)年隶大桥区毛石乡,系第五保,1949-1951年2月隶第八区毛石乡,废保改村时改为新庄村,1951年3月隶二十三区毛石乡,1953年隶二十三区芭蕉乡,1958年隶松林基层人民公社芭蕉管理区,建高级社时为五分社,1958年村改为生产大队时改为新庄大队,1984年生产大队改为村时为河坝场村,至2003年10月撤办并村时并为中坝村。 中坝村土地面积26.4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100亩,2007年年末人口4663人。村委驻地芭蕉(原名段家房子),村委办公楼2007年修建。境内建有功率150瓦移动通讯基站一处,有芭蕉小学和新庄小学两所完小,有钼、铅锌等矿产资源和地热矿泉,有三涨水、上洞、下洞、普陀岩、天凤山寺庙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毛(石)芝(麻)公路、松(林)新(庄)公路过其境。到2007年,在并村时的31个村民组中,除黄泥村民组外,其余村民组均已修通简易公路。 还有25个地名与中坝村同名:贵州遵义务川县分水乡中坝村四川成都彭州市小鱼洞镇中坝村贵州黔南州龙里县龙山镇中坝村贵州黔南州长顺县摆所镇中坝村贵州黔东南州麻江县金竹街道中坝村贵州黔东南州三穗县八弓镇中坝村贵州黔东南州凯里市鸭塘街道中坝村贵州铜仁市松桃县长兴堡镇中坝村贵州铜仁市印江县中兴街道中坝村贵州铜仁市德江县楠杆乡中坝村贵州贵阳清镇市新店镇中坝村贵州贵阳息烽县石硐镇中坝村贵州六盘水水城县阿戛镇中坝村贵州六盘水水城县董地街道中坝村贵州安顺普定县马官镇中坝村贵州安顺关岭县普利乡中坝村查看全部26个中坝村>>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