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芹村
导航: 首页 贵州 黔东南州 锦屏县 彦洞乡 采芹村
采芹村介绍
采芹村
原名寨岑,侗名“谢银”。民国时期曾有一私塾先生摘《幼学》中“士子入学曰游泮,又曰采芹”,之句而名为采芹。地处锦屏县彦洞乡境中部,东接黄门,西邻登宜,南届南怒、北毗瑶白仁丰。民国时期属瑶白第九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析出瑶白建初级社,1957年与登宜(含夏茶)、登步合建三联社,后分开建采芹大队,属黄门公社。1984年改设为村,1992年黄门乡撤出后,归属新建立的彦洞乡。 采芹地处小盆坝间,四周山峦包围,古树修竹茂密。寨边的田坝水旱无忧,田块2—4亩大的6丘,生产便利。一个自然寨,辖四个村民小组。原寨地址在一坝边斜地上,住房稠密,因1960、1980年两次遭寨火损失大而散居四周。1993年暴雨发生泥石流冲倒房子四幢,死3人。饥荒兵匪同其他寨一样。 古迹、景点:寨脚有咸丰年间建的回龙桥、碑;还有寺庙旧址;锁口山蓊盖几千株珍奇古树;冲横飞瀑、归格千丈崖等景点,蔚为奇观。杨公庙在文革中被“造反派”烧毁,还连带烧了周围古树。 全村总面积474公顷,农田29.3公顷,旱地13公顷,多集中在村寨周边,劳动强度不大。自1980年以来,采芹的苡仁米以产量高,质量好而闻名遐迩,畅销全国。村人历来重视林业,1970年代以来多次建集体林场,现村范围内无一块荒山,森林覆盖率达80%,人均林地面积居全乡首位。现在林场有归格、十二塘两个,面积2500亩;在全乡村级中,森林覆盖率最高。 2006年有167户,652人,4个村民小组,劳动力270多人,在外工作人员30多人,副科级以上10多人。王章锦(北京总政后勤部,师级)、王章卓(四川森警,团级干部)是工作人员中的突出代表;从教具有中级职称教师3人。在校专本科生6人,其中杨序辉于2004年考取北京航空学院。在校中学生100多人,在外打工100多人,多在广东,年人均收入8000元,林世豪、杨昌堂等月薪达4000元左右;乡土科技人才有2人。 2002年被上级列为二类贫困村,并确定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试点村。在近五年中,人饮、寨改、校舍、办公楼、灌溉渠等硬件建齐;改进农业结构,大力开发冷凉蔬果。农作物主种植太子参、辣椒等,中药材主要种植大血藤等;发展养殖业。并形成8家示范户。其中,杨培相开发试种大血藤30亩,林武养猪40头,堪为典型。通过上级一系列推进,加上采芹村干群努力,2005年被评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现已成为村风文明、生活富裕、村容整洁并向小康社会迈进的示范村。采芹村于2005年被州、县表彰。 2009年被锦屏县人民政府评为一户一技能县级示范村,采芹村被评选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县(锦屏县)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2005年以来先后被彦洞乡人民政府评为彦洞乡科普示范点、彦洞乡一户一技能示范点、平安村寨、模范村寨等。 从地理、历史、人文来看,采芹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采芹地处彦洞乡中部,有利于信息传播,有利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采芹苡仁米历史悠久,闻名遐迩,享誉海内;采芹曾得一私塾先生先生赐名,即望采芹人才辈出,亦不负先生所望,采芹曾出现了许多才子能人。放眼过去,展望未来。望我们的采芹发展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全部]
采芹村景点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