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村介绍
-
集体村
- 集体村距离石板滩镇西北部2公里的丘陵地带,北临泰兴镇,西临木兰镇,东临龙泉,兴业大道穿境而过,交通方便。全村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34亩。该村辖区共有15个村民小组,村民931户,户籍人口3216。集体村党支部共有党员62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今年吸收积极分子5人。目前,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土城片区拆院并院项目,现已建成农民新居1个,规模301户、1000多人,其中土城村民157户,集体村村民144户,党员28人,残疾人5人,低保42户。 一、建设目标 集体村以土城片区拆院并院项目为依托,打破过去按照单位、地域、行业等设置党组织的传统方法。按照“党建带社建、产业促发展”的新思路来实现村民共同发展致富。集体村在发展定位上,该项目依托当地浓厚的客家人文基础,打造具有客家风情,、客家民俗特色的客家风情生态园,建设客家美丽乡村。通过旅游业的发展,繁荣当地商贸经济,增创新收。 二、治理机制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集体村党员干部以-精神为指导,积极开展“五好党组织”活动、“党员亮生份”活动、“千名干部下基层”、充分结合“1+3”对口联系、“干部帮户”活动提高党员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教育,认真学习-报告精神,牢固树立村干部奉献意识,开拓意识和为群众服务意识,努力做好基层组织建设。 (二)、建立创新组织,加强基层治理。设立土城集体党总支部、实现跨村联合议事。土城、集体两个村成立了相应的联合总支和联合议事会、联合监事会。对涉及两村共同的利益交由联合议事会成员开联合议事大会来讨论、决议。此项工作加快了小区建设的进度和保障了各项工程的质量。集体村定期召开村民议事大会,按期公开了村务、党务、财务。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收集意见和建议,通报上级工作,报告集体村开展的工作,使村上所有工作都公开化、透明化,做到了大事知晓,小事满意。 (三)、设立监督制度,强化管理。在土城集体小区的管理中探索推行“421”民主决策管理监督制度。土城集体两村共有议事会成员58人,小区住户0有党员28人。针对集中居住区存在公共事务和社会管理事项等一个村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探索推行“421”民主决策管理监督制度。 (四)、引进产业发展经济。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为土城集体小区提供产业支撑。引进相关种植企业,栽种金银花、红枫、红杨、福寿瓜等,为土城集体小区提供产业支撑。 (五)、建立网格化社会管理综合服务站,提升社会管理效率。在土城集体小区建立网格化社会管理综合服务片站,设立3个网格、15个责任区,由多名网格员、社会工作者和村两委干部共同负责土城、集体、新农片区社会建设。在土城集体联合总支部的带领下,社会工作者通过将网格员收集到的网格内民声、民情等信息进行分类、分流。并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最终实现社会管理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 (六)、加强社会建设,切实做好民生工程。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完善了土城集体小区内基础配套,如:农机产业园区到土城、集体小区的道路建设,小区内的道路修建、路灯、绿化、健身器材等等。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做好兴业大道的拆迁和协调工作。 二是全面做好集体村网格化管理的全面建设。走家入户了解集体村村民的生活情况和收集村民反映的民情,而且重点知晓集体村困难、-和特殊人群的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情况和家庭的经济情况;调解集体村辖区内存在的矛盾纠纷,帮助解决集体村人员就业情况,切切实实的为集体村的村民办好实事。 三是努力的做好和完善集体村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通过信息平台化的建设,全面将集体村居民的详细信息录入平台。从而增加上级领导的监管能力;将我镇辖区服务对象的网格化、数值化,以便于管理;实现集体村资源管理的共享,在各部门处理业务时,提高办事效率。 四是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集体村文化惠民类设施包括“三室一厅一广场”,即图书阅览室、警务室、客家风情法律服务工作室、便民服务大厅、红枫小区广场。定期开展志愿者服务、百姓故事会、坝坝电影进乡村、文艺汇演、高血压和肺结核知识讲座以及厨司等培训活动。 五是着力打造客家风情园计划生育广场和法制文化家园广场。广场在保留集体村客家民俗文化风情的基础上,重点融入现代计生文化和法制文化元素的基础设施,依托原有的客家建筑群落,新建了一批计生文化和法制文化精神堡垒走廊、亭、柱、屏、石等文化设施,内容涵盖计生宣传图片、二十四孝道文化,法制图片、漫画、案例、法律格言、警局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解答,将客家文化与计生、法制宣传教育有机结合,让居住在小区的老百姓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感受计生文化和法制文化的熏陶。 三、特色产业 目前,集体村作为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示范点,集体村抓住“客家风情田园”优势,挖掘生态资源、拓展文化底蕴,突出自然人文特色。以客家文化为背景、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乡村会所为特色,打造集居住、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客家新农村综合体。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旅游业发展为重点,服务于农机产业园区,实现一三产业联动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发展,繁荣当地商贸经济,创新增收,解决就业,继承“东山五场之首”的悠久传统。 还有1个地名与集体村同名:浙江省绍兴越城区皋埠镇集体村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