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畔村
导航: 首页 广东 潮州市 潮安区 东凤镇 内畔村
内畔村介绍
内畔村
内畔村 内畔村位于东凤镇南部,东临韩江,与澄海上华区渡头村隔江相望,西连陇仔村,南与洋东村相连,北与王厝陇村相接,西南与仙桥村接壤,水陆交通方便。该村鳌头十八乡中的内畔、后巷、桥头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至2013年有常住人口1179户,5398人,其中男2753人,女2645人,耕地610亩,鱼池60亩。 该村始创于南宋后期。鳌头一世祖陈宏规(字献可),原籍福建省莆田县,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任知潮州军州事,后于鳌头内畔居住(其墓地在内畔村与王厝陇村中间,称“麻坟”,平铺整地时整为耕地。在内畔村与洋东村交界处有陈氏家庙,就是祀一世陈献可之祠),内畔即“内面”之意。现内畔、黄厝尾、堤边、王厝陇、陇仔、洋东、下园等村的陈姓,都是陈献可的后裔。该村向来属南桂都——东凤镇,1930年为下桂乡所辖,1940年日伪时属南桂区鳌头联乡,1946年列南桂乡第19保。解放后1952年与洋东合建内洋乡人民政府,1956年并入鳌头乡,1961年设内畔大队,1983年改称乡,1987年4月改称村委会,1991年改设管理区,1998年又改为村委会。 该村是潮汕平原水稻高产乡之一。建国后,农业生产突出,历受上级表彰、奖励和关注。1962年前后,潮汕地区副专员余锡渠同志多次来村蹲点,亲自指导培育高产水稻;同年,水稻产量实现“双跨纲”。之后,历年保持高产、稳产,多次获受省、地有关部门表彰、奖励。省委区梦觉、陈郁、-、-等领导同志,先后来乡检查、视察。1977年,联合国农业科学考察-出的各国专家,也前来乡对水稻进行测产。 该村的经济收入,原以农业生产为主,家庭副业、经营小生意为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乡办企业、工副业生产蓬勃发展,工副业生产收入已成为主要经济来源。抽纱是村的传统工副业,1973年,村成立抽纱专场,女工250人,场外家庭女工几百名,年总收入为10万元以上,至1981年,高达31.3万元。1976年,村还办起食品醃制、肉脯两家食品厂,职工120多人,年产值5万元。1985年以后,民营企业和商贸业迅速发展。民营企业主要有食品、涂料、不锈钢、塑料、印刷包装、煤炭供销等厂、场(包括家庭工场),解决全村70%劳力出路,还吸引很多外来工前来务工。属于东凤镇两大集市之一的鳌头市场,位于村西南端,市场有半数以上经营者是该村村民经营,商贸活动非常活跃。镇属供销社、食品站、粮站、邮电站、卫生所、信用社等单位在该村仅设有分点。至2013年,人平收入达到8000多元,很多村民过上小康富裕的生活。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办教育事业有很大变化。解放前,乡有和怡、昭德两所小学,民国30年(1945年)合办为鳌头中心小学。建国后,学校历经变革,于1959年从“内东小学”(原与洋东乡合办)分开,自办内畔小学。1997年,村集资兴建一所占地18亩的现代化新型学校,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现有12个班,学生465人,教师21人。由于办学环境优良,办学质量不断提高,2012年被评为市规范化学校,区德育达标学校。 目前,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村道已全部铺筑水泥路面,供电线路、供水管网、排涝排污设施已全面完成改造,文体设施不断完善,已建成老年人活动中心1个,灯光篮球场4个,为村民提供活动场地,丰富村民的文化体育生活。 还有1个地名与内畔村同名:广东揭阳市榕城区梅云街道内畔村 [全部]
内畔村景点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