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家林村
导航: 首页 山东 莱芜 钢城区 颜庄镇 吕家林村
吕家林村介绍
吕家林村
吕家林村位于莱城东南15公里处。地处丘陵,村东为莱芜的母亲河“汶河”。村南与曹家庄接壤,村西与唐家宅村毗邻,新修的博(山)新(泰)高速公路从村西穿过,村北即是颜庄镇驻地,相距1.5公里。人口1407人,耕地675亩,山林1500亩。 吕家林村人自洪武年间聚居此处,繁衍生息。村中现有刘、吴、朱、张、丁、段、李、陈等13姓,其中以刘、吴、朱、张4姓居多。其中王、苗、魏、赵4姓是1965年修葫芦山水库时迁入吕家林村的。村民不分宗族、姓氏、贫富,均能和睦相处。 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颜庄保•吕家林”;民国初期属颜庄区;1951年属第七区;1958年改属颜庄乡;1984年改属颜庄办事处;1985年建镇,吕家林属颜庄镇管辖。 吕家林村地处山区,人口较多,耕地面积少,到2002年人均占有耕地只有0.345亩;山林人均占有一亩稍多一点。村民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业。但因自古严重缺水,解放前和解放初期,村民只能靠天吃饭。遇到旱灾岁月,庄稼得不到收成,只能靠乞讨过日子。村民吃够了缺水的苦难,多少年来,吃水全靠双肩从四里外的汶河里往返担水,供人畜饮用。不知摔坏了多少个盆盆罐罐,压断了多少条扁担。1976年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吴式新带领全体村民决心找水打井,结束缺水的历史。他们从新汶矿务局请到一位探水专家,上沟爬崖,经过若干天的勘察,终于在村中找到了地下水源。全村老少在村支部一班人的带领下,发扬艰苦奋斗、不怕苦、不怕累、勇敢拼博的精神,昼夜三班,轮换挖井。经过一年的努力,硬是在整块的青石板上,用自己的双手凿开了一眼深30米、直径5米的大口水井,全村人终于喝上了甘甜的井水,从此初步结束吕家林村缺水的历史。为了彻底解决吕家林村的用水问题,确保终年有水饮用,彻底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2000年在村支部书记朱敬水的带领下,请到水利专家,在村西又找到了新的水源,村里出资,全体村民集资几十万元,新打300米深的机井一眼,修建了蓄水池,铺设管道2500米,家家户户吃上了甘甜的自来水,彻底解决了人畜用水难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部分浇地用水。 吕家林村自古盛产优质花椒,香味纯厚,优于其他地方所产的花椒。1970年前每年均产3至4万斤花椒。1970年后,由于种种原因,村里花椒产量急剧下降。自1981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山林承包到户,新的体制大大激发了村民的干劲。承包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重新栽植了传统的花椒和其它林果树木。他们精心管理,花椒树和其他果木迅速成长起来。现山林花椒树面积、花椒棵树,大大超过了原来的数目,花椒产量超过了1970年前的花椒产量。每年均产4至5万斤花椒,村民的腰包一天比一天鼓起来。 吕家林村从1946年开始办学,1969年在大队党支部书记吴式新的带领下,该村出资建立自己的初级中学。1973年又与邻村联合办学,办学规模扩大。当时,上河沟、下河沟、曹家庄、沈家崖、牛马庄、三岔沟、唐家宅、马官庄村的学生都到吕家林村联办中学上学。直到1982年底,颜庄办事处合班并校后,该中学才并入颜庄第一中心中学。原校后改为小学。 2000年由全村村民和山东鲁能电力集团共同投资,在吕家林村修建占地20亩的“鲁能莱芜希望小学”,总投资80余万元。新的希望小学,校舍宽敞明亮,建筑考究,设置较完备,4个村的学生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就读。学校设有微机室、音乐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会议室等,由于设备较齐全,被评为区级规范化学校。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至2001年,吕家林村考入大中专院校学生有52人,就读于公安、交警、师范诸类学校。现有就读研究生的5人。 吕家林村人自古勤劳吃苦。虽地处丘陵,自然条件欠佳,且人均占地面积较少,但村民从不向命运低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村民发愤图强,自力更生,战天斗地,向大自然索取财富。为扩大家庭经济收入,耕作之余,1400口人的村庄搞建筑的有400人之多。经商人数逐年增加,卖布的、卖鞋的、搞运输的等等,百业俱兴。 过去村中人大病小病都要到镇上医院去看,很不方便。1965年.村里筹资建起了自己的卫生室,现一般病情不需要出村。先后有刘纪圣、吴式封、刘纪斌、孟兆荣、刘永亮在村卫生室工作。村民有病,不管是刮风下雨,白昼夜黑,随叫随到,他们做到了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以良好的医德医风服务于村民,受到了全体村民的拥护和爱戴。 吕家林村人勤劳勇敢,团结和睦,在地少人多、自然条件欠佳的情况下,创造出了可喜的成绩。如今春花秋果遍布山野,除花椒树外’柿子树、软枣树、杏树、梨树、桃树、山楂树样样果木俱全,村民人均收入亦由生产队时不足200元增长到2001年的3000多元。吕家林村开始大步奔向小康。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全部]
吕家林村景点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