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沟村
导航: 首页 山东 莱芜 莱城区 牛泉镇 八里沟村
八里沟村介绍
八里沟村
八里沟村位于莱城西南8公里,牛泉镇东南部。北与西泉河为界,南与大荒峪为邻,东与高庄街道办事处北梨沟村接壤,西与东上庄、东五斗为邻:地处丘陵。耕地面积2031亩,660户,人口2510人。 据《李氏谱》记载,唐朝天佑年间李姓即居此,始建村无考。因村西卧虎沟长约八里,以沟名村八里沟。1942年隶属新甫县圣井区,1951年属莱芜县第五区,1958年改属牛泉人民公社,1985年改属牛泉镇至今。村中有李、温、葛、刘、张、吕、朱、陈、曹、卢、魏、谢12姓。诸姓均和睦相处。 八里沟村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战争年代,仅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就有15名。1943年抗日战争处在艰苦阶段。八里沟人在党的领导下,配合子弟兵与敌人进行着殊死的斗争。一次,0莱芜县委书记曹春耕,根据情报决定拔掉日本鬼子驻八里沟村据点。八里沟村民利用各种办法,积极支援子弟兵作战。这天,深夜两点多钟,八路军在八里沟悄悄地埋伏下来。黎明时分,在村民的掩护下,我军战士分成三个小组先后来到据点门前,第一组十八个人挑着水桶,扮成送水的农民.第二、三个小组隐藏起来,待机行动。这时,暗中投诚的伪军班长出来,按照预先约定的暗号,在围墙上用火柴点着香烟晃了三晃。一见暗号,扮成农民的战士,就放开喉咙喊:“老总,快开门吧,俺送水来啦!”那位班长,就吩附打开了大门,隐藏起来的战士立即冲进去缴了值班伪军的枪。然后又一一包围了鬼子兵的住房,把他们全部俘虏。 战斗进行的十分顺利,一枪没响,不到半小时就结束了战斗。俘虏敌人126名,缴获大宗0弹药。战斗结束后,村民们欢呼雀跃。我军的胜利,大大鼓舞了村民的斗志。许多有志青年纷纷报名参军、参战。在解放战争中,男劳力抬单架,运给养;妇女做军鞋军袜;儿童站岗放哨。为新中国的建立,村民们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八里沟地处煤矿产区,煤层蕴藏量丰富,旧社会人们唱道:“金泉河、银大庄,不如八里沟一后晌”(泉河、大庄,都是附近较富裕的村庄,后晌,晚上的意思。意思是八里沟人,一晚上挖的煤就收入很高)。旧社会,八里沟富了矿主,苦了农民。人们为换取一点血汗钱,到深井下给矿主挖煤。那时人们常常说,挖煤的是“四块石头夹一块肉”,煤矿冒顶后是“埋了没死的人”。矿井下,不知埋了多少矿工的冤魂。直到解放后,亦工亦农的八里沟人才真正靠煤矿富了起来。如今的八里沟人,一是靠挖煤,二是靠搞运输而致富。特别是搞运输,八里沟除本村的煤矿外,村东靠近槲林煤矿,北边靠近水泥厂、槲林发电厂,运输货源丰富。于是,八里沟村的贩运业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仅在1994年一年内,村里就购进拖拉机70多部。如今全村运输车就达到了130多部。他们源源不断地将各种矿产品,运往各地的城市和农村。运输业的收入丰厚,搞一次运输少则五六十元,多则上千元。1995年,本村靠运输业的收入就占全村收入的50%以上。村民温廷华和两个儿子一起搞煤炭运输,因诚实经营,生意越做越红火,一年收入就达30多万元。富了的温廷华不忘众乡亲。1994年4月份,他就捐款3000多元。给镇上的敬老院每一位老人做了新衣服一套。从1994年至今,温廷华年年都带着礼品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另外,他对临时有困难的乡亲,也总是伸手支援,深得大家的好评。为此他也获得了名种荣誉,他被评为牛泉镇十佳党员、莱芜市优秀党员,并多次参加区委组织的巡回报团。 八里沟村地处矿区,严重缺水。人畜饮水都成了问题,更不用说浇地。村两委始终把解决水源的问题放在心上。在村支书带领下一连打了三眼深井,并花几十万元搞了水井配套工程,基本结束了八里沟缺水的历史。如今家家用上自来水,部分土地得到了灌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富民政策,激发了村民发家致富的热情。北岭有丰富的石炭岩石,每年供给水泥厂和石灰窑上千万吨。村民也得到了丰厚的收入。2001年,牛泉镇党委选派机关干部李玉先到村任支部书记。克服重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在村南岭上又打出两眼机井,井深均在300米以上,上水量均在100立方以上,大大改善了八里沟村的缺水局面。 八里沟人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相信不久的将来,八里沟的前途将更加辉煌灿烂。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全部]
八里沟村景点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