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子村介绍
-
泉子村
- 泉子村位于莱城东北7公里,磁(窑)莱(芜)铁路南侧,东至博莱高速公路,西傍孝义河,隔河与冯家林村相望,南邻南孝义村,北与李陈庄村为邻,紧靠莱芜经济开发区。泉子村地处丘陵,耕地687亩,165户,560口人。 泉子村共有刁、李、张、王、胡五姓氏,刁、李两姓居多。据《李氏族谱》记载,明初李姓由河北枣强县迁此定居,因村旁有泉,冠以姓氏,曾名李家泉子。因有刁姓居住,又称刁家泉子。1980年定名为泉子村。 据《莱芜市志》载,明、清间泉子村属傅家庄保;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莱芜县志》记载:“陶家乡•李家泉”;1941年,莱芜划分为莱北,莱东和新甫三县,泉子村隶属莱东县(博莱县)辛庄区;1948年隶属莱芜县汶阳区;1951年由汶阳区冯家泉乡管辖;1957年属孝义乡;1958年隶属孝义人民公社;1959年隶属矿山人民公社泉子管区(驻地泉子村);1984年4月,泉子村属孝义乡泉子管区,2001年,乡镇合并,泉子村隶属凤城街道办事处;2002年10月22日莱芜经济开发区设立鹏泉街道办事处,泉子村隶属鹏泉街道办事处至今。 泉子村民极富革命精神。1939年,日寇侵占莱城,泉子村经常遭到日伪军的烧、杀、抢、掠。在党的领导下,村民纷纷参加游击队、八路军,对敌人进行反击。村民刁西松、刁西和兄弟两人为抗击日寇双双为国捐躯,是有名的一门“双烈士”。李玉松、李友梅在鲁中军区任职,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颇有战功。解放战争时期,村民踊跃支前,特别是1947年莱芜战役打响后,泉子村的男女老少全力以赴支援前线的子弟兵,男壮年抬担架、运弹药;妇女做军鞋、军袜,儿童站岗放哨,泉子村人为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应有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泉子村村民紧跟党的领导,1955年成立了互助组,1956年成立初级社,1957年加入高级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为尽快改变贫困面貌,泉子村深翻整平土地200余亩。1977年修建了扬水站一座,打机井一眼,建地下水渠800米,大部分耕地得到了灌溉。为了尽快实现耕作机械化,当时泉子村购进了大型脱粒机4台,小型脱粒机4台。为壮大集体经济,村里建有砖窑、馒头房、粉房、编织厂、木业社等各一处。泉子村开始走向富裕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富民政策激发了村民的致富热情。人们发挥地处城郊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剩余劳动力到城里打工,部分村民购买了拖拉机、农用汽车搞运输业,农副两业并举,村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村民们富裕了,电灯、电话、电视机进入百姓家,过着和城里人一样的舒坦日子。现在全体村民正齐心协力奔小康。 泉子村自建村以来就重视文化教育,崇尚礼仪道德。刁聚元是清末秀才,也是一位中医,曾在村中兴办学堂,教村里的孩子读书识字。1968年村中建小学一处,从此泉子村有了正规的小学。村里人尊师重教,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学成才,学生们学习努力。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村中先后已有多人考入大中专院校,刁立华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刁立生也是从这里走上工作岗位。 泉子村人勤劳敦厚,民风淳朴,在党的致富政策指导下,相信泉子村的日子一天会比一天好。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