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舍村
导航: 首页 江西 九江 都昌县 苏山乡 鹤舍村
鹤舍村介绍
鹤舍村
鹤舍村鹤舍村 千年古村袁鹤舍里 鹤舍里,亦名学舍里。始建于东汉末年,成村于明代中叶,发展于清朝初期,迄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东汉时,鹤舍周边村落疏稀,山野荒凉,方圆数十里仅这里有一条小道,上达景德镇,下通屏峰河。(屏峰河为鄱阳湖畔商埠地)此道成为远近行人的必由之路。当时有善者在路边建茅舍三间,供过往客人小憩、短宿。此后,入住者或商贩或游民,大都短期逗留。时间长者,一年半载;时间短者,十天半月。来者将茅舍修修补补,去人留茅舍仍然存在。如此延续,始终依旧。因无固定居民,故未以“邻”、“里”称名。 “缘仙得号,重读称名,古村鹤舍为学舍;厚德经商,凭才入仕,先祖文明更开明”。袁氏后裔的这副楹联,解读了(鹤舍、学舍)一村两名的由来及古村的历史沿革。 时至东晋,此茅舍对面的元辰山来了一位湖南郴州人,名苏耽。其寓居于元辰寺,止息炼丹,得道成仙。元辰山故得名苏山。苏耽又名苏仙公,少丧父,事母至孝。相传有一天他把寺内打扫干净,母问其故?耽曰:“我仙道已成,天帝来召”。母曰:“尔成仙后,谁来养我?”耽指一本柜说:“母所需要的东西里面都有。”又曰:“明年地方上要发生大疫,母可取庭前桔树叶和井水煎汤以救。”随后,有白 鹤数十降于门,耽即乘鹤仙去。不久,地方上果疫,母按耽所说,救活了许多乡民。隔了很多年,一日,有白鹤来,止于舍屋楼上,人或夹弹弹之,鹤以爪攫楼板,似漆书云:“城郭是,人民非,三百甲子一来归,吾是苏君弹何为?”故此,舍屋便得号为鹤舍。 明天顺年间,鹤舍先祖崇美公领子孙定居于此,在三间茅舍的基础上,逐步扩建住房,始成村落。成村后,袁氏沿用鹤舍为村名,按照古代宗法制度,建祖堂,修族谱,订族规,在族中建立起尊祖敬宗,强化族权,继承祖德的宗法秩序和道德风尚。以繁衍“汝南世家”为荣,以继承“卧雪家风”为训,袁氏奉“耕读为身家之本”,教育子孙力田勤书。始终以先祖袁安公为启示后裔之典范。(袁安:东汉汝南汝阳人,字邵公。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以严明著称。后历任太仆、司空、司徒。和帝即位,外戚窦宪兄弟专权,他不避权贵,曾多次-窦氏的专横。其子孙世代任大官僚。“汝南袁氏”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鹤舍村土地肥沃,百姓勤劳,全村始于农业为主,耕读结合,农商并重。村人农时勤于耕耘,闲时则三五成群结队挑柴到距村十华里的鄱阳湖畔屏峰河商埠去进行交易,换来鲜鱼鲜虾和一些日用品洋货,在回家的路上串村叫卖。也有推着土车跑脚力,送人进城,推人下乡。因当地在景德镇从事瓷业的人较多,这些跑脚力的大多是跑景德镇。人们习惯说“上镇下乡”。来回四百多里,只用两到三天时间,赚回的确是辛苦钱。还有的在家里开个小店,或鸡毛换灯草,或谷子兑油盐,至今,还有原来店屋墙上留下的墨迹。 清代初期,村里有位先祖,叫袁蕃杰,他凭着勤俭起家,赚了一些钱,就到景德镇做瓷器生意,生意非常红火。之后,他儿子袁绍起继承了他的事业,发展到拥有七幢瓷窑加数十间店铺和坯房,成为当时有名的企业家。村里大部分古屋都是他投资兴建的,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很多人都外出创业。一时间,全村经济繁荣,大兴土木。 袁氏族人事耕经商不忘业儒,十分重视教育。成村伊始就办起了私塾。清初,为了满足鹤舍村子女就读,亦方便外村外乡人求学,村里投资盖了一栋四合院式的学舍,取名:“浣香斋”。 从此,这里一直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书香门第因此成为鹤舍村的雅称。“学舍”随之也成了又一村名。鹤舍村清代举人袁成壁,曾任浙江汤溪县知县。在中举时,主考官在他试卷上批有八个大字“文章颇可,字冠全场”。他的旧居“大夫第”尚保存完好。 民国初期,鹤舍村学者、诗人袁铁梅,为江西省议员,他的儿子袁训芷曾留学日本,著有《铁血青年》一书。民国后期,全村在-军政界任职的将、校级-就有十余名。其中黄埔军校毕业的有四人。这些-军官眷恋自己的家乡,解放军的炮声没有把他们吓往随-的残兵败将溃逃台湾,而是选择了解甲归田,他们的命运不可抗拒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鹤合村在始成村落时,建筑并无预先特定的规划,多少年来随着人口繁衍、经济发展,屋舍逐增,范围渐扩,大致呈自然发展状态,直到清代初期,全村经济繁荣,村民大兴土木。此时,全村总体上有了规划,以祖堂为核心,村向统一朝西,村型成“丁”字排列。村前设长方形池塘。如此,“丁”字村形,加上“口”字池塘,就成了“可”字。后裔诗云:“规划村图一字丁,方塘巧设可成形,丁含族旺千年固,可蕴子孙万代兴”。数百年来,由于以宗亲为核心的分户别派及其凝聚力,先民们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加之鹤舍村历史和经济发展的自身规律,宗法制度的约束力,以及风水学的影响,期间的建、拆、毁活动,不仅未使村落布局出现零乱之感,而且始终处于较为有序的拓展之中。对于明末清初时期统一建造的徽式建筑,自古至今村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即建新宅不拆老屋。因此,村里8000平方米的明清建筑仍然不失遗韵。后裔又有诗云:“自然保护未成文,后裔循规代代珍,画栋雕梁千古秀,深藏幽韵醉游人。” 全村建筑格局概括为:古屋成群,栋栋连通;青砖灰瓦,飞檐斗拱;木质构架,雕龙画凤;徽式造型,气势恢弘;巷道横纵,深若迷宫。 鹤舍村的历史文化蕴含了先人的勤劳、智慧,缩写了耕读传家的文明史实。体现了“勤劳能够致富,发奋可以治政,修身利于为人”的千古真谛。应该说,这对于后人是有一定影响力的。鹤舍村与目前我国挖掘的历史古村比较,其旅游资源特色明显,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既有古代农耕文化、儒家文化、商业文化、宗族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又有近代军政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可供展示的方面很多。 鹤舍村距乡政府四公里,是两乡合并的原前山公社所在地,属苏山乡第二小集镇。距九景高速入口只有十公里,225县道袁多公路(水泥路面)穿村而过。从九江市或景德镇驱车至本地,只要一小时。环鄱阳湖船游,从湖口鞋山上水,不要半小时即可登陆,发展旅游的区位优势明显。 鹤舍村是鄱阳湖畔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村落,对其进一步保护、挖掘、修膳、考究,将对鄱阳湖旅游开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鹤舍古村也一定能够成为全县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成为鄱阳湖畔的一个旅游亮点。 (注:里.古时居民聚居的地方。五家为邻,五邻为里。按毛传乃举《周礼》为例,古代另有五十户、一百户等说。) [全部]
鹤舍村景点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