璜田村介绍
-
璜田村
- 徽州千年古村落——璜田 合肥:古月 街源古村——璜田,原名佳源(明•戴廷明、程尚宽《新安名族志•前卷•胡》),位于歙县南部,早在唐高宗总章戊辰年间(668年),就有燕氏、李氏、苏氏等先人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公元1063年(宋仁宗嘉祐7年),由胡氏先人常侍公(胡学),自咸阳,经婺源、绩溪大石门(胡汝),转徽州、迁定潭(胡世基),安居璜田(胡再还),至2007年建村约有881年的历史。 璜田村之名,以其地形为四周高山、中间平坦的盆地(上畈田、下畈田),与古代的环形玉器——“璜”相似而得名。按中国古代的风水理论——相地术,该村具有山形蕴美、秀水环抱的特点,古村落坐北朝南,近千间典型的徽派古民居按三巷弄、二直街的布局展开;背靠旗山,隔璜源河面朝旌山,东有0、蛇头二山保水口,西有狮头、狗头守水尾;在村头、村尾过去曾保留有大片干径达数米的樟树、柏木、枫杨、苦楮等数种组成的水口林,因在58年“-”和“0期间”被砍伐,现已无存。璜田古村落周边有“八景”——旗峰列仗、练水拖绅、上江钓月、下坞耕云、东山日丽、芝岭雪晴、璜田秋稔、芦滩异鳞。全村保存有目前古徽州规模最大、最为完善的聚落防洪和排水系统,沿村边有一条长达数百米、高约2米的“扼流磅”,可有效阻挡梅雨期的山洪爆发可能对古村落的威胁,并在村头和村尾分别建有水利“加工厂”——上、下水碓;村中根据主干道路的布局走向设有三横、二纵的统一规格“排水圳”,不管有多大的降雨,都能顺利排入璜源河中,近20年由于失于疏浚,逐渐丧失其排水功能。 村中原有古祠堂2座,即上祠堂(原璜田小学)、下祠堂,其中上祠堂为祭祀一世祖再还公长子——继梓公,至今尚存;下祠堂为祭祀一世祖再还公次子——继桐公,朝堂天井边献柱的上的对联为“郡名安定读诗书以显宗坊,派生清华明礼乐而昭祖德”,说明璜田胡氏大多为安定郡之后,祖上来源于江西婺源的清华街,可惜下祠堂早已荡然无存;位于上下巷弄之间的最著名古建筑——“官厅”,为明代成化年间所建,占地面积达十亩之多,具有典型优美的徽派砖木竹石雕刻,可惜在0后期被拆毁。目前保存有保护完好的胡氏始迁先祖之一的古迹——位于中巷弄下的“再还公禹人”墓——“太婆坟”,作蜘蛛结网形;璜田村在历史上还设有上、下木行,主要从事木材交易的中介服务;璜田村还建有上、下二个戏(呆台)台,上呆台与上祠堂相对,于初修王街公路时拆去,目前保存较好的是下呆台——即璜田戏台,该戏台与原下祠堂相对,坐南朝北,前有占地数亩的广场,始建于民国二年,面宽15米,进深10米,脊高10米左右,檐高8米左右,台高1.7米;台基竖以料石,台口呈八字形,八字墙外壁做成假门、门柱、门楣,饰以细腻木雕;左右副台的壶门、隔扇,都有细腻雕作;檐口大梁正中悬“和声鸣盛”横匾,对联为胡文辉所书:“离合悲欢若阅有声图画,嬉笑怒骂如看无字文章”,整体显得庄严敦厚、金碧辉煌,后台通向化妆室和演员寝室。 现在该村落中胡姓约占70%,其他尚有曹、汪、王、李、徐、吴、叶、张等姓氏。 本文根据20年前回家探亲时,与村中老一辈文化人聊天时所作的记录整理,供编村志时参考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