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口社区介绍
-
汤口社区
- 汤口,由汤泉而得名,是黄山汤泉水出山之口,明代地理学家罗洪先,他游览黄山时曾在汤口题了“黄山一望”四个字,她能悟出汤口的妙处,游人来到汤口,黄山前海的莲花、天都、紫云、圣泉等诸峰,便能尽收眼底。 汤口居委会于2005年6月30日挂牌(原汤口村),座落在黄山汤泉水出山之处,205国道、103省道横穿而过,这里是每年百万余中外游客上黄山的必经之地,也是黄山旅游的重要接待基地和生活服务基地。 汤口背倚风景秀丽的黄山,黄山素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之美誉,以此“四绝”闻名于海内外,还有湖、瀑、溪、漂等众多佳景,无不引人入胜,风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名录,陈毅元帅题写的“黄山”南大门距汤口村也只有一公里。 2008年3月汤口社区与寨西社区顺利完成合并,汤口社区现有20个经济合作组,926户,2854人,人均0.25亩茶园、3.5亩山场。集体经济收入100余万元,居民人均收入9000元。改革开放前,这里还处在山区封闭的自然经济状态,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绝大部分劳动力用在农业上,生产单一,且生产由集体统一经营,收入由集体统一分配,茶叶、毛竹及木材是收入的主要来源,完全靠吃国家供应,年人均收入百余元,在当时流传着“脚踩一盆火,手捧苞芦馃,除了皇帝就是我”的歌谣,反映了当时经济封闭的状况。 1979年,小平同志视察黄山,告诉黄山人:“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是你们发财的地方”,一语激起黄山发展的千层浪,黄山人从沉睡中苏醒,黄山山门从此大开,至今黄山旅游业发展日新月异。 汤口社区党总支、居委会、经济合作组织抓住机遇,引导组织居民率先行动起来,充分发挥黄山旅游资源优势,利用地理条件,借山生财,借盆聚宝,大力发展旅游服务的第三产业。1982年起,便自发地到黄山风景区销售一些农副产品,为游客拎包带路做旅游服务,就地开办家庭旅馆,发展到上规模集体合作的旅游经济实体,到目前为止,汤口居委会已形成了集体旅游接待服务休闲一条龙的黄山最大的旅游接待集散地,各类个体工商户近773个,自备车辆150余部,个体旅社100多家,床位6000张,大型宾馆36家,小商店饮食店更是星罗棋布,并汇同镇政府成立了旅游服务公司,进一步规范了景区的管理,居民年纯收入达9000余元,是开放前的40倍。通过多年的市场运作、调合,引进外资,成立了多家旅游合资企业。 随着黄山旅游知名度的不断扩大,中外游客的不断增多,同时也给汤口旅游服务质量的要求提出了新的课题,为此,汤口居委会还专门邀请全国的旅游业专家学者来汤口为居民专门进行提高旅游服务方面的知识讲座,以适应今后的旅游发展需求。 黄山保护开发后,汤口居委会借黄山旅游东风,先后投资办起了与旅游相关的大小集体企业19个,2004年完成产值近千万余元,随着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把集体积累资金用于社区办公益事业,与镇政府共同投资修建了自来水厂,完成了西水东调工程,解决了村民用水难问题。近几年来,根据市政府的规划要求,协同镇政府完成了沿溪河两岸的改造,另外,还对部分影响规划的违章建筑进行整治,美化了汤口的整体形象。 随着黄山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黄山的交通条件也在发生巨变。1995年屯黄公路的建设开工,大大缩短汤口至黄山市的距离,极大地方便了国内外旅游者。更为可喜的是,合铜黄高速公路的建成,形成了合铜黄、徽杭高速公路网,将黄山真正融入长三角经济带。汤口的知名度在海内外日益提高,宽松的内外部环境使汤口这块宝地,招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外部投资者,投资商蜂涌而至,打工者更是络绎不绝,外地来汤口开办集体、个体工商户就有773多户,暂住人口达2000多人,促进和带动了汤口市场的活跃和繁荣。 如今的汤口已不是从前的封闭、落后的汤口,山上林木葱郁、鸟语花香,山下汤泉水秀、潺潺流淌。水泥道路卫生整洁,夜间灯火通明,星光灿烂。改革开放以来,汤口涌现出海洲大酒店、汤镇大酒店、华艺大酒店、莲花山庄等具有雄厚实力的民营企业和中外运建国商务酒店、汤口宾馆、新港大酒店、汤口印象大酒店等外资企业。16家旅行社也根据旅游 市场需求,组织成立了汤口旅游联合体,改变了以往的恶性竞争,使汤口地区的旅游业迈进一个良性循环阶段,从而大大提高了旅游接待的质量。 勤劳智慧的汤口人民在市、区、镇的领导下,以建设国际旅游重镇和全国文明重镇的发展战略规划为中心,积极发展旅游经济为龙头,以开发小城镇规划建设为依托。在党总支的带领下,积极创办股份合作企业,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把汤口建成人人向往的美好乐园,以新的姿态、新的风貌迎接四方宾朋。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