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站村介绍
-
马站村
- 马站,原名“浮云”成“蒲门”。相传很久以前,蒲门原是一片汪洋,素有“沉东京,浮蒲门”之称。后来经过桑海沧田的变化,慢慢演化成现在的马站。苍南的马站,依山面海,多姿的地貌与特定的地理环境,赋予了马站特有的文化。 马站地处浙闽交界,濒临东海,是浙江的南大门,是全省唯一具有南亚热带气候特征的地理单元,夏凉冬暖,四季如春,境内以其独特的小气候和丰富的"名、特、优、新、稀"品种资源而闻名全省。特殊的地理地位,形成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使马站素有"浙江小昆明"之美称。 近年来,马站区域经济发展迅速,以农业为主,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5%以上。支柱产业有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对台贸易和劳务输出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与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达到产业化所需要的生产规模,经济发展外向型程度迅速提高,创汇农产品品种不断增加,已有盐水蘑菇、罐头蘑菇、新蘑菇、四季柚、对虾、紫菜、洋栖菜、文蛤、活蟹、活鱼等十几个品种外贸出口。 马站镇是马站区域经济、文化、政治中心,是马站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的中心城镇。全镇总面积36平方公里,辖三个总支,23个村居,3万多人口。200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2亿元,财政收入400多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001元。 地理位置特殊,农业资源丰富。本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热量丰富,阳光充足,夏凉冬暖,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在18.5℃以上。独特的气候条件,为马站镇发达的农业创造了天时、地利优势。镇内稻米盛产,名特优产品种类繁多,蘑菇、四季柚、荔枝、茶叶、杨梅、无核柿、黄桃等闻名遐迩。马站四季柚栽培历史悠久,品种优良,有"仙家名果"之美誉,早在清朝就被列为"贡品",后多次被评为优质农产品,先后获全国优质奖水果柚类金杯奖、农业博览会金质奖和绿色食品证书,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全镇种植面积1.2万亩,年产值3000多万元,并建成一批四季柚现代示范园区。蘑菇是马站的又一拳头产品,种植面积达2600万平方尺,总产量2.3万吨,年产值5000多万元,是浙江省蘑菇生产的发源地和中国蘑菇之乡的主要生产和集散基地,产品远销日、韩、美、意等国,成为我县重点的创汇农产品。效益农业发展较快,成效明显,已形成六大农业生产基地。 马站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东有东方夏威夷渔寮金沙滩,南有国家一级渔港霞关港和沿浦湾海水养殖基地,西有国保单位蒲壮所城,北有民族风情基地岱岭畲族文化基地,形成蒲江九九、笔架夕照、牛狮水库、金山花果井、鹤峰望远等蒲门十大景观,吸引省内外旅游爱好者,年接待游客达数万人。 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良好。近几年,尤其是十五大以来该镇不断增加投入,加快建设和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经济发展环境。⑴路:全镇县四级公路5条,全镇共有机动车辆350辆,开通马矾、马霞、马城、马渔、马云等主干交通线,并到2000年底前全部完成沙改油工程。农村机耕路建设加快,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公路。⑵电:全镇有工业595、马站596两条高压线路,并在2000年投资200多万元进行改造,全镇月发电量80万千瓦时,电价与全县接轨。⑶水:已建成的自来水厂一座,基本上满足生活与工业用水需要。同时,加强对自来水管道改造,不断满足居民需要。投资700多万元,建成马站铁场水库,现已投入使用。下步要采取股份制形式建设铁场自来水厂,加快铁场水资源开发,提高马站人民的用水质量。⑷通讯:电信与邮政事业发展较快,共投资1500多万元建成电信大楼、邮政大楼。全镇共装程控电话4200多门,容量10000多门,拥有手机约6000部,并实现村村通电话。⑸电视:全镇共装有线电视终端4800多户,并与高压线路改造进行同步改造,提高收视清晰度,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视。⑹其他:学校、酒店、旅馆、医院等配套设施完善,大大地改善了经济发展软环境。 农村面貌改观,城镇品位提高。经过几年的努力,马站过去"脏、乱、差"的现象已有较大的改观,城镇建设成绩显著,并逐步实现由农村集镇向现代城镇发展。通过环境治理大行动和"双整治"活动,城镇的绿化面积达到15000平方米。马站溪和阁洋河得到治理,重现河宽、水清、岸绿景象;违章建筑、建章篷架、户外广告、临时摊点得到整治,交通秩序得到整顿;城镇亮丽工程建设:北兴、迎宾、河滨等主要街道铺设釉砖1800平方米,建设灯箱广告60多只;邮政、电信、信用社等大楼拔地而起,阁洋河小区开发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基本齐全,工商、土管大楼等公建项目已进场动工,文体中心正在图纸设计和地质勘测。"十五"期间和二OO一年远景目标,我镇的城镇建设蓝图已构绘出炉,重点要完成六项工程:马小迁建、医院改建、城镇防洪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马站引水供水工程、文体中心工程、客运中心迁建工程等,进一步提高城镇的档次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