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燕村介绍
-
双燕村
- 双燕村地处武康镇郊南部,东至龙凤村,长春村,西至山民村,南至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北至上柏村,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2.5公里,总面积11.51平方公里。其中包括芮家坞水库。辖19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588户,1964人,村委驻地在仙家坞。有耕地2229亩,其中:水田1983亩,旱地246亩,山林11319亩,其中:用材林5522亩,薪炭林1000亩,毛竹林700亩,小竹林680亩,早园竹3339亩,干水果72亩,茶地6亩,是以粮为主的农产区。 双燕村唐宋时属崇仁乡,明时属崇仁乡五都。清时为南乡五都上管一保二庄、四庄、五庄,五都上管二保一庄、二庄、三保、四庄、六庄、九庄。民国时期为防风区湘溪镇五保,共17个甲。解放初期为上柏区凤燕乡百燕村、白燕村。1956年为百燕,白燕农业合作社。1958年,为龙凤生产队、长春生产队。1961年调整社队规模,把龙凤生产队分设凤燕、龙凤两个生产大队。长春生产队分设长春、白燕两个大队。0期间凤燕改名胜利,1978年复原名。1984年恢复乡镇建制,为上柏乡凤燕村,白燕村。1987年上柏乡改镇。1999年上柏镇并入武康镇,2000年凤燕、白燕合并为双燕村至今。 凤燕村,昔有百山寺与白露寺两村,合并时各取一字,谓百燕村。解放初龙凤、百燕、青山、白燕四村为凤燕乡,村沿用乡名。凤燕村辖6个自然村,即:茅草桥、乌圩琪、钱家埠、下溪桥、南山脚下、张家弄,有10个村民小组,220户,803人,村委驻地茅草桥,耕地面积1241亩,其中:水田1120亩,旱地121亩,山林910亩,其中:用材林41亩,薪炭林69亩,毛竹山73亩,小竹山140亩,其他山229亩,早元竹323亩,干水果35亩。鱼荡30亩,凤燕村清时为五都上管一保二庄、三庄、四庄。五都上管二保九庄等。民国时为防风区湘溪镇五保。解放初期为上柏区凤燕乡百燕村。1956年为百燕农业合作社。1958年为龙凤生产队。1961年为凤燕大队。0时为胜利大队,1978年恢复原名。1984年为凤燕村,2000年与白燕村合并为双燕村至今。 白燕村,解放初,村有白芷坞和燕子桥,各取一字白燕村。白燕村辖13个自然村,即:逸家畈、南前山下、横塘郎、福庆寺、仙家坞、三家村、大清坞、洪山桥、平友村、汪家坞、芮家坞、雪银山、逸堂山,16个村民小组,370户,1261人,村委驻地逸家畈。有耕地988亩,其中:水田863亩,旱地125亩。山林面积11644亩,其中用材林1422亩,薪炭林1064亩,毛竹山566亩,小竹山266亩,其他5567亩,早园竹2724亩,干水果35亩。鱼荡15亩。白燕村清时为五都上管二保一庄、二庄、三庄、四庄、六庄、八庄、十庄等。民国时为防风区湘溪镇五保,解放初期为上柏区风燕乡白燕村。1956年为白燕农业合作社。1958年为长春生产队。1961年为白燕生产大队。1984年为白燕村。2000年与凤燕村合并为双燕村至今。 双燕村是半山区,土地肥沃,雨水丰富。1965年在马头关修建芮家坞水库1座,总库容量143.9万立方米,还配有水电站1座,装有18千瓦机组1台,年发电3.85万千瓦时。双燕村现有毛竹700亩,小竹山680亩,早园竹山3339亩。仅早园笋一项,年产3.4万担,收入68万元。年养殖青虾542亩,产量33.9吨,收入100余万元。种植茭白1900亩,年产2.85万担,收入57万元。 1960年,双燕村办起全县第一家茶叶粗制厂,即白燕茶叶粗制厂。1985年办起凤燕玻璃仪器厂,1987年办起凤燕针织厂。双燕村有私营及个体企业14家,年产值2979万元。人均收入6704元。 双燕村1954年办起小学1个,教师1人,学生20人,70年代发展到12个班级,其中有初中班、高中班各1个。 双燕村1969年办起凤燕、白燕两个合作站,赤脚医生6名。双燕村南有马头关,姚坞关遥遥相对,为武康镇南北两大关隘。据道光《武康县志》载:马头关在县西南二十七里,高二百八十丈,周十八里。一名马头坞。晋成和七年,石勒将韩雍浮海寇吴兴,中郎赵允,败于马头坞,即此。其险隘处,日与头关。关外为余杭。南走宣歙。元伯颜分兵东下,破独松天,入临安,陆路之要害也。一云铁菱关,土中垦掘多铁蒺藜。民国24年(1935)夏,马头关发生一起绑票大案,-南京政府的中国、中央4大银行的头日被悍匪马立山绑架,惊动朝野。 双燕村的福庆寺,据道光《武康县志》载,在县南十八里上柏埠南。宋乾德四年,钱氏建,名镇安院。僧崇庆开山。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额。元末毁,明洪武四年僧普润重建。寺有翠屏轩,秀亭。国朝雍正八年僧宝轮复修。今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著名书画家陆俨少来福庆寺,在寺侧购建住房,避乱居住,并作国画《山居图》,题苏东坡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还有1个地名与双燕村同名:浙江省绍兴嵊州市鹿山街道双燕村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