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丁村介绍
-
东丁村
- 东丁村位于康桥街东1公里处,下辖东丁、茶客、槐远、菩萨、叶家、东庄6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村两委会设在东丁小学。这一带清代属临潼县阜广里,民国时属康桥镇第四保。建国初属康桥区第四乡。1950年康桥区撤销,属第八区第五乡。1956年东丁、茶客、叶家与康桥成立康桥高级社。1958年属康桥管区。1961年3月属康桥公社,是年5月从康桥分出,为东丁大队。1984年属康桥乡,大队改称村,小队称村民小组。1987年随康桥乡划归阎良区。2002年康桥镇撤销,并入关山镇。 该村南有周相路,北有阎关路,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建国初有188户,941人,现有村民658户,2552人,耕地面积4080亩。处渭交抽灌区,有配套机井32眼,所有耕地全可灌溉。村民收入以农业为主,辅以进城务工等。主产粮食和甜瓜、相枣等经济作物。现有相枣园700余亩、甜瓜486亩。农业机械有大型拖拉机13台,联合收割机11台和四轮、手扶等。农业的播种、管理、收割、拉运等,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共有奶牛21头、商店9家。1969年成立东丁保健站,1971年全员参加公社合疗,资金由生产队支付。1983年合疗解体,保健站由个人承包。2007年再次实行新合疗,参合人数2527人,占总人数的99%。现有诊所4个、卫生室1所、牙科1家。本村除叶家组外,皆以丁姓为主。 据原《丁氏家谱》残篇可知,丁氏先祖原住南京竹笆巷,明洪武三年(1370年),其始祖丁亨从秦王朱樉入陕,定居于今阎良区武屯镇东车门丁南一带。顺治至康熙年间,丁氏家族曾出过丁溶、丁继齐、丁应宴、丁攀龙4位举人,丁时昌等5位贡生。丁亨墓在今武屯镇车门丁东南。《丁氏家谱》残篇中有丁氏祖茔地图,其茔为自西南至东北角对角五茔,称贯角坟。西南首为始祖坟,依次为长子、长孙、长曾孙、长玄孙,共计五代。每逢清明节,丁氏族人皆到此扫墓。民国初年,已有十八村,号称十八户丁家。曾用鸡毛信通知扫墓日期。 一、村组概述 (一)东丁村(丁西、丁东组) 位于康桥村东1公里处,村民以丁姓为主,故称东丁。旧时有城池,高10米,底宽4米,城门石额题“东丁堡”。民国时为第十甲。本村以丁姓为主,系丁亨后裔。近世谱系为“桂、太、德、升”。另有李姓8户、王姓7户、戴姓4户,牛、冯、刘、秦姓各1户。建国初仅有47户,230人。1955年成立东丁初级社,1956年归康桥高级社,次年编为第十生产队(包括东庄组)。1962年分为丁西、丁东、东庄三个生产队。 丁西组,位于东丁西部。现有78户,281人,耕地面积522亩。共有相枣园130亩、甜瓜50亩、机井4眼、商店1家。 丁东组,位于东丁东部。现有75户,280人,耕地面积480亩。共有相枣园130亩、甜瓜48亩、奶牛2头。 (二)茶客村 西与康桥六组紧邻,旧时有城堡,其北城门上有砖匾,额题“大仵村”。清初有人在外地开茶庄,并在康桥街舍茶,人呼为茶客,久之,习称其村为茶客村。民国时为第六甲。本村以丁姓为主,系丁亨后裔。该村始祖有六子,其中四子居本村,另外二子分住康桥东街及六组,始祖卒,葬六门坟。近世谱系,与东丁桂字同辈为清,下为凤(景)、德,再下字乱。另有李姓2户,王、尹姓各一户。建国初的茶客村,有28户,141人。1956年归康桥高级社,次年编为第七生产队。现有105户,428人,耕地567亩,共有相枣园148亩、甜瓜40亩、奶牛5头。 (三)槐远村 位于茶客东南0.5公里处。明代丁姓人在此广植槐树,形成翠绿的槐园,故名“槐园”,后人将园讹传为远。旧有南北二城堡,民国时分属七甲、八甲。本村以丁姓为主,系丁亨后裔。近世谱系桂字辈与东丁派字相同,下为树(丙),再下字乱。另有李姓二户。建国初的槐远村,有30户,160人。1956年成立初级社,1957年并入康桥高级社,为第八队。现有115户,472人,耕地面积628亩。共有枣园149亩、甜瓜45亩、机井5眼、奶牛10头。 (四)菩萨村 该村西距槐远0.5公里,因村东南角有座菩萨庙,故名菩萨堡。旧址东、南、西三面临崖,北有城墙,高10米,底宽4米,城门石匾题“菩萨堡”。本村以丁姓为主,系丁亨后裔。近世谱系与东丁桂字同辈为丕,下为天、振(春),再下字乱。另有林姓7户,孟、王姓各两户。建国初有27户,140人。由于连续多年村周被河水冲刷,许多家房屋被冲塌,1953年至1954年,村子向北迁移至今址。1956年成立初级社,1957年并入康桥高级社,为第九生产队。现有104户,420人,耕地面积556亩。共有相枣园151亩、甜瓜105亩、机井4眼。 (五)叶家村 位于东丁东北0.6公里的荆山塬上。村民叶姓祖上清初自临潼县新丰叶坡村迁来,居现址东南二百米的荆山下。旧有城堡,城门有石匾题“叶家堡”。本村以叶姓为主,近世谱系为“永、生、官、积”。另有丁姓13户,林、赵姓各3户,张姓两户。民国时为第十一甲。建国初为叶家村,有43户,210人。1956年参加高级社,次年编为第十一生产队。由于地下水位上升,许多房屋倒塌,1961年迁移至今址。现有141户,551人,耕地面积1053亩,有相枣园110亩、甜瓜60亩、机井8眼、奶牛4头。 (六)东庄村 1962年由东丁分出的生产小队。本组以丁姓为主,民国时由康桥和槐远迁入;另有孙姓9户,由山东迁入;王、薛姓各3户,冯姓有1户。建国初仅有16户,60人,现有40户,120人,耕地面积246亩。有相枣园60余亩、机井2眼、甜瓜60亩。 二、本村人物 丁坤(1867~1943)字练吾,东丁村人。相传,他在三原书院面试时,主考出上联“渭水长流风绉面”,他立即对“北山不老雪白头”。主考大喜曰:“丁生员超吾四十里”,并于其考卷批“渊博宏通”。中廪生,次年因误期未应举人试,乃从事教书。他为康桥三月三日古会书对联,上款“修禊在今朝漆水畔任女游览苑若采兰古市”,下款“忙农复古会荆山南讴歌声起居然多稼遗风”。为康桥“七圣宫”题对联为“足蹬漆沮千层浪,头枕荆山万重峰”。后误伤人命,除功名。1900年,赴甘肃投奔其学生兰州知府。后回家仍以教书为生,著名学生有丁增华(曾任旅长)、叶生荣(秀才)、陈志修(秀才)。能诗、善楷书、擅长讲演。 徐应仁小名海娃,叶家村人。民国时,在康桥街开一“仁义饭店”,人称海娃店。他为人忠厚热情。某年,有一客商住店,走得急促,所带四百银圆忘于店中,老徐如数归还失主。客商为表谢意,赠拾金不昧匾额,仁义店自此名声远扬。民主人士丁寿山常介绍地下党人寄宿于此,该店遂成地下党的一个秘密联络站。常来者有郎瑞亭、邓文宏、李思道等。1948年春,地下党员杨富真等,率一支游击队员,秘密活动于徐杨一带。事泄,被敌保警队包围抄袭,经栎阳地下党多方营救,游击队员脱险返归边区。杨富真秘密至仁义店,老徐冒着生命危险护送杨富真回延安。 黄兴干(1950~1970)广东省海丰县陶河公社人,中国人民解放军5335部队运输队战士。1969年4月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70年6月5日,黄兴干随部队驾车支援境内康桥公社东丁大队夏收。在拉运麦子途中,战马突然受惊,向正在道路上拾麦的7名小孩狂奔而去。在这车翻人亡的危急时刻,他拼尽全力,将马车死死顶住,孩子们得救了,但他却身负重伤,抢救无效,英勇献身,实现了他生前“掏尽红心干革命,笑洒热血为人民”的誓言。为表彰黄兴干烈士的爱民事迹,0临潼县委、县人民政府和部队党委,在叶家村举行了五千多群众参加的追悼大会,根据他生前意愿,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给他追记一等功。 叶鸿岗艺名石川,漱石斋主,叶家村人。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曾获“中国书画艺术名家”、“中国书画艺坛名师”称号,现在书画界兼任多职。有作品入选《世界名人华人书画艺术大典》、《中国书画名家巨典》等,并被国内外多家收藏。 三、文物古迹 【菩星仰韶文化遗址】1988年阎良区第一次文物普查时发现,位于东丁村菩萨组旧址东二级台地上,面积1700平方米,文化层厚1—1.4米。采集有泥质红陶和夹砂褐陶片,纹饰多为绳纹,器形有钵、罐等,属仰韶文化遗存。 【汉桥遗址】2009年3月,村民在东丁村菩萨组旧址西南二百米石川河故道采砂石时,发现东西排列的单、双桩松木各三行。桩长4米,直径0.5米,自北向南第一行为单桩六枚,均匀分布,总宽9米。往南1.5米处为双桩六组十二枚,总宽为9米。再南有同样距离单双木桩各两行。其南30米处又有木桩八枚三行,长4米,直径0.3米,桩距皆0.3米。附近发现斧形石块,大小正好放入八桩空间。并在附近发现铁镢一个,腐蚀为十余层,称千层铁,又发现半两、五铢钱和铜矢等。经西安市考古研究所专家初步鉴定为汉桥遗址。 【观世音菩萨庙】在东丁村菩萨组旧址东南角。据该村老人世传,建村前即有庙,坐北面南,台基高4米,有前后大殿,后殿塑有一尊菩萨神像。不知何时庙前、庙东被河水冲崩,前殿只留一堆土,后殿仅存半截围墙,唯留塑像其身,乃于庙东北角另辟新门。自建村前至建国初,每逢六月十九日和正月初一日,四周人络绎不绝前来朝拜祈福。1950年菩槐小学扩建,拆庙砖时,在泥塑像中发现一尊石雕菩萨像,头部已断,人们将石像置于村东崖洞,仍逢时朝拜。后石像不知下落,村人集资另建小庙,内置石膏小像,四周人朝拜祈福不绝。从未有人传说石像由来,有人说泥像塑于建村前,石像当为更早。 【槐远古庙】位于槐远村东南部,约建于清末,为一间砖木结构坐东朝西的庙宇。外部房檐彩绘已经剥落,庙内神像早年已毁,三面墙壁彩绘贴金壁画尚存,所绘内容有托塔天王、铁拐李、孙悟空等神话人物,甚精美。 【古槐】在东丁村槐远组南街东门外路北,树身周长3.1米,高6米余,树心朽空,有人测定树龄有四百余年,为古槐园槐树之一。据该村老人相传,清代古槐枝繁叶茂,树冠直径10米。1958年,有人见一条大蛇钻入空树中,恐小孩进洞玩耍被蛇咬伤,用柴草点燃放入树洞烧之,使古槐严重受损,树皮仅存部分,树枝干枯,令人叹惜。 【菩萨寿碑】原在菩萨组,立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碑高0.9米,宽0.55米,厚0.18米,庠生王保奎撰书。碑文记述菩萨堡乡绅寿官丁敬衷(1725~1806)赴京参加“千叟宴”一事。据传丁敬衷曾在宁羌州-。丁有三子,曰维景、维辉、维叙。 【丁维辉墓】丁维辉(1765~1805)墓位于菩萨村丁万利家门前,其墓碑高3米余,宽0.7米,额题“皇清”,下右刻“登授礼部员外郎”,左刻“例授西安府大学士”。碑为修水库时搬走。墓前有供桌、石羊、旗杆等。1982年迁埋时,发现墓为石砌,有雕刻,分前后墓室(今仍在)。其棺铭旌有“举人山东昌平府”,以下字缺。据老人传,丁赴任途中病,乞假还乡,不久卒。 四、教育简史 【组办小学】①东丁小学,校址在东丁村西门外路北原古庙中。始办于1936年,时有一个班,后增至四个年级两个班,教师由一增至二人,学生由20人增至70人。1977年并入村办小学。②叶家小学,位于叶家村旧址东路北,占地1.5亩。建于1941年,初有一个班,后增至四个年级两个班,学生由12人增至55人,教师由一人增至二人,教室由一座增为两座。1961年校址移至今叶家组北,占地一亩。1984年,有一至三年级两个班,教师二人。1986年并入东丁小学。③菩槐小学,校址在菩萨槐远之间,占地三亩,始建于1948年,时有一个年级,学生18人,教师一人。后发展为四个年级两个班,学生80人,教师2人。1984年,有一至三年级三个班,教室3座,教师3人。1986年并入东丁小学。④茶客小学,始办于1978年,校址在该村北路东,一个年级,学生15人,教师1人。1988年并于东丁小学。 【东丁小学(村办)】1969年始办,时有五年级一个班,学生40人,教师2人,教室1座,校址在原东丁小学。1970年,有五年级两个班,学生55人,教师3人。1977年,设初中班,有一至四年级两个班,五年级两个班,六年级一个班,教室5座,在校学生120人,教师9人。1984年,各组办四年级并入,有教室6座,学生180人,教师11人。1986年,校址移至今东丁小学。占地一万平方米,各组原办小学一至三年级并入,设一至六年级八个班,在校学生280人,有教室8座,教师13人。最盛时有10个班,学生340人,另附两个幼儿班,110人,共有教师16人。至2010年,学生陆续并入康桥小学。 五、特色介绍 【相枣】东丁村的相枣,历史悠久。相枣既能鲜食,亦能制脯,耐久储存,季产年销。经分析,东丁相枣含双糖50%,并含有大量氨基酸和人体需要的锌、铁、钙等29种微量元素。1995年,相枣获杨凌农博会“后稷”金奖。2000年,被陕西省评为优质制干品种。近年来,相枣在东丁村呈迅猛发展之势,连年丰收。相枣远销河南、湖北、四川、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二十多个省市和地区,闻名遐迩,深受消费者青睐。村民从中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新农村建设】至2009年,全村道路基本实现了水泥硬化,98%的农户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修建健身与娱乐广场一处。在槐远、菩萨两组建文明街道一公里。特建文化墙2800平方米,高2.8米。墙顶砌琉璃瓦,为仿古装饰。墙面书写有国家的政策法令、村规民约、名人诗词、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各类宣传标语等;并绘有新农村建设、村风民情、山水、地方特色等宣传画400平方米。建蘑菇门垛100对,上沿砌琉璃瓦,顶端装白帜照明灯200盏。各家门前两边建有小花园、周围栽有冬青树,内植有白、红、蓝、黄各类花卉,与文化墙相得益彰,十分美观。街道两旁修排水沟2880米,装路灯120盏,建垃圾台15座,配备专业卫生员7名,按时清扫街道。 阎良相枣 阎良相枣,古老而又现代。说它古老,是因为早在2300年前境域内已有种植(据《阎良区志》载),直到今天仍有上千年历史的古树存在;说它现代,是因为现在全区有2万多亩枣树。阎良相枣9月下旬成熟,属中晚熟品种。阎良相枣因其个大、皮薄、肉厚、味甜而享誉,是很名贵的,更是逢年过节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经多年试验表…… 还有7个地名与东丁村同名:山东济宁邹城市北宿镇东丁村山东济宁微山县张楼镇东丁村山西运城万荣县万泉乡东丁村山东济宁嘉祥县黄垓乡东丁村山东济宁梁山县馆驿镇东丁村浙江省绍兴新昌县澄潭镇东丁村河南南阳邓州市裴营乡东丁村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