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则村
导航: 首页 山西 晋中 榆社县 兰峪乡 拐则村
拐则村介绍
拐则村
拐则村基本概况: 一、区域基本情况 拐则村位于榆社县兰峪乡东南部,榆洪公路穿越而过、交通便利。该村有五条山脉向村子所在的地方延伸,呈现出“五龙争珠”之势,村前一条季节性的小河汇入南屯河,流向浊漳河。拐则村东与王家沟、连庄村相临,西与大里道庄村相靠,南与武乡县接壤,北与合朝村相傍。拐则村村名的由来据说是原来村口有个拐,入村的路被山遮挡,一经过拐村落就呈现在眼前,村名就由此而得。 二、自然条件资源 拐则村位处太行山干石山区,依山傍水,座北向南,周围群山环绕,以丘陵山地为主,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占地面积约9000余亩,耕地面积520亩,石厚土薄,海拔在1197米—1305米之间,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高,年平均气温低于8.8℃,年平均降水量低于563.5毫米。年无霜期平均158天。因气候条件的限制,农业上以种植玉米、谷子、豆类为主,菜类以山药蛋、白菜、西红柿、茄子为主,均为一年一茬;养殖以养牛、马、鸡为主,牛马主要是用来耕种庄稼,历史上当地每年初春有牛马交易-,一直延续至今。 三、历史沿革资料 拐则村以张郭二姓为主。据张氏家谱记载,张光斗于乾隆26年由现郝北镇台曲村迁于拐则村安家落户,是拐则村张氏家族的始祖,至今已有244年的历史,共有十二世子孙在此繁衍生息。相传张光斗六世子孙毓清公曾是前清秀才。在山川高竣、交通闭塞的榆社,张家可以说是书香门第、诗礼相传,到民国二十几年张家也还有张俊才、张升庆等通过应试取得学位。张秀才有六个儿子,其子孙按次序分为六门,现任省国土厅党组书记、国土厅厅长、十届省人大代表,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张怀文就是其三儿子的后代,也就是属于张家三门。张家从三世上有一支迁到讲堂,七世上有一支迁到邻村大卜水头与后寺沟,后又有一支迁到前千家峪。郭氏是从社城镇磨石村移来的,至今已是六代子孙,现在村里还有王、赵、李三姓,王姓据说是因逃难从河南林县迁来的,赵姓是建国以后因在县铁木业社工作而从河南林县迁来,王姓是因婚姻而从武乡迁来的,五姓村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和谐相处。 拐则村原有两棵老槐树,村中间一棵已于“文革”期间被砍伐,村西面一棵还存活着,据说这棵槐树有三百余年,够四人环抱,高约20米,主杆中空,但每年春夏枝繁叶茂,成为该村一道独有的风景。相传这棵槐树很有灵性,三十年前曾有人求取治病的药,药到病除,治愈了村民的病痛,在当地村民中传为佳话。 民国十七年拐则村兴起了习武之风,老老少少在早晚均要练练拳脚,每年正月就组建武术队在县内外进行表演,该武术队曾参加县内组织的比赛,并连年夺冠,在当地很有名气。直至今天,村民们还经常武拳弄棒,早晚练习,强身健体。 四、人口资料 现全村有人口197人,共58户,70个劳动力;由于在外打工、孩子上学之故,在家常住人口36户。 五、工、副业资料 有王利兵办的瓦厂一座,属民营企业,建于2008年,投资15万元,现有10工人,已投产运营。另有副食小商店一个。 六、居住用地分布情况 现居民住房用地均无占用农田,全部在村庄范围内选址。 七、集市贸易 八、绿化及环保状况 在榆洪公路,村内街道两边,以及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周围进行了绿化,植树500株。2008年3月成立了环境清洁领导小组,配备了保洁员10名,卫生管理员1名,建立了相关卫生管理、保洁制度。由于村内没有能对土壤、空气和水造成污染的污染源,所以卫生及环保状况较好。 九、公共建筑与用地情况 原学校小二楼今用作村委会所在地,占地约400平米;西面是刚建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占地约为1500平米,动用石料,土方构筑而成。 十、市政工程设施情况 村南有榆洪公路经过,村内街道均已用水泥硬化;只是由于地理位置不好,道路坡度较立,只可通小型农用三轮车和拖拉机;饮水问题已经解决,村里打了两眼深井,家家安上了自来水;全村通电;通讯方面已安装了通讯塔,全村有25家装上了电话,有的还通了手机;34家农户开通了有线电视。 [全部]
拐则村景点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