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汗淖尔嘎查村介绍
-
察汗淖尔嘎查村
- 察汗淖尔嘎查简介 察汗淖尔嘎查,东临赛罕塔拉嘎查,西接哈马日格太嘎查,北靠阿尔巴斯苏木(原新召),南伴乌兰柴达木嘎查。通过嘎查的交通线路众多,乌海至东胜一线为交通要道,便于劳务输出。嘎查总面积29万亩,拥有天然草场28.7万亩(其中沙梁面积15.7万亩,干梁草场面积13万亩),耕地面积2840亩,林地面积2600亩。嘎查现有农牧户218户,户籍人口558人,常住人口438人,流动人口120人,嘎查外出打工的人占总劳动力的30%。2011年人均年收入8860元,全嘎查农牧业收入共117.6万元。 嘎查农业人口占20%,牧业人口占80%。种植业、畜牧业为嘎查主导产业,其中种植业以种植玉米为主,畜牧业以大规模饲养羊居多。嘎查共有4个牧业小组,拥有大牲畜297只(其中马87匹、牛200头、驼10峰),小牲畜9800只(其中绵羊135只、山羊9665只)。 嘎查活动阵地600平米,建于2004年,现有党员21名,其中贫困党员2名,60周岁以上党员3名,2011年新发展党员6名,新社会组织1个。 嘎查人多地少,察汗淖尔碱湖占本嘎查3万多亩土地面积,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情况严重,同时天旱缺水,部分牲畜死亡,加之缺电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当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2011年,在镇党委及镇政府全旗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嘎查党组织针对以上问题,有效整合党建资源,合理优化组织设置,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村民发展村级经济,着力打造全镇首个城乡统筹优化组织,设置“村居企联建”示范点,做到嘎查村、社区和察汗淖化工厂的有机合并,实现了嘎查村、社区和企业发展共谋、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旗农电局还为嘎查设计了75户风力通电项目,为嘎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具体成效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基层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增强。嘎查和社区党支部合并后,嘎查和社区的经费合二为一,再加上镇政府的大力支持,集中维修了办公场所和活动阵地,解决了以前无力维修活动阵地的问题。嘎查和社区干部进行集中办公,减少了分开办公的开支,增强了嘎查和社区党组织为群众的办事能力。 二是带领农牧民致富能力有效提高。嘎查党组织坚持以服务好农牧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为农牧民提供便捷的市场信息和实用的种养殖技术,激活了嘎查农牧民的致富思路,引导嘎查经济向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促进了农牧民增收。 三是做实了农牧民自治工作。嘎查党组织围绕落实嘎查村自治制度,认真实施“四议两公开”和“四全四制”村制模式,推进了以“民主管理、依法办事、公开透明、廉洁高效”为内容的农牧区民主政治建设。 四是加快了城乡统筹步伐。党支部按照群众的意愿,协调加快辖区棚户区改造,吸引了周边群众向乌兰镇棚户区改造集中居住区聚集,加速的城乡统筹发展。 今后我嘎查将全面推进嘎查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一、大力发展嘎查文化事业,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加大科学普及力度,促进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切实加强我嘎查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嘎查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建设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特色突出的新农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从加强嘎查基层组织建设入手,建立健全各项民主制度,提高民主政治建设水平,使党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充满活力,村民民主权利得到充分尊重,村民自治组织决策实现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制度化。 四是加快了城乡统筹步伐。联合党支部按照群众的意愿,协调加快辖区棚户区改造,吸引了周边群众向乌兰镇棚户区改造集中居住区聚集,加速了城乡统筹发展。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