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井
导航: 首页 广东 广州 越秀区 越王井
越王井介绍
越王井
越王井(粤王井)位于应元路西端,在省科学馆内。这是广州最古老的井,相传为南越王赵佗所掘,原井呈方池状,宽丈余。到宋代,番禺县令于伯桂加盖大石板,并开凿9个井眼,方便汲水,所以又叫九眼井,今仍存“九眼古井”石碑。 南越国时期,越秀山上有越王宫,这口井可能是王宫专用井。又因山上有越王台,故又称越台井。对面有清泉街和清泉街小学,也因此井而得名。传说赵佗曾投金杯于井,结果从北郊15公里外的石门流出,说此井与石门相通。当然,这只是传说。因此,唐《通典》谓南海(广州)有“天井口”,天井即越王井,门是石门。清屈大均《广东新语》称,越王井“水力重而味甘,乃玉石之津液”,并说“佗饮斯水,肌肤润泽,年百有余岁,视听不衰”。假如能说明井水有美容功效,又能保护“视听不衰”,还可以活到长命百岁,一定是很有开发利用价值的。 越王井所处的位置重要,水质好,又有那么多美好的传说,自然引起王府、官府的重视,甚至占为己有。 南汉王刘龚曾独占此井,称“玉龙泉”,“禁民不得汲”。北宋文豪苏东坡曾写信说,“广州一城人”都喜欢饮这口井的水,可惜只有“-及有力者,得饮刘王山井水”。清初平南王尚可喜曾独占此井达1O年之久,在四面筑起砖墙,派兵把守,还贴出告示:有私汲井水者,鞭答四十。 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广州府通判曾把越王井列为广州十大名泉之一(排名第八)。民国初年,军阀龙济光曾派几十士兵轮番抽水,想清理这口废井,花了两天时间才把水排干,可见井水的客量很大。旧时,市内的一些茶楼号称山水名茶、也从这口名井取水,以招徕顾客。20世纪50年代,仍有许多居民到越王井打水饮用。60年代以后,由于四周环境遭到破坏,长期失修,井底淤积,古井逐渐失去其饮用功能,变成一个古迹。1983年此井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曾经有人议论开发利用越王井的水文化资源,也有人想毁井用地,并于1996~1997年间,出现了“毁井护井”的风波,新闻媒体报道得十分热闹,最后以“恢复原貌”告终。 现在的越王井已经建设成一个漂亮的景区,“粤王井”白石匾后面是一条铺满卵石的弯曲小道,寓意“历史长河”,通向古井。井上建一绿瓦亭,红墙红柱,飞檐斗拱,古朴典雅。顶端仿造南越王墓出土屏风饰物——铜朱雀(长颈铜鸟),整体风格和南越王墓和谐一致。通透的围墙,翠绿的花园,不失为古城一景。不久前有专家设计城市传统中轴线方案时,也提出在中轴线西侧恢复北起越王井、南至玉带河的六脉渠,创意是以越王井为源头的六脉渠经玉带河入海,重显“六脉皆通海”的历史景观,把焦点对准越王井,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重。 石室圣心大教堂 [全部]
越秀区周边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