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洞
导航: 首页 广西 柳州 柳城县 金洞
金洞介绍
金洞
金洞 用“寡妇”这个词来形容柳城县太平镇上油村委的金洞屯,是因为其中有很多奥妙。 金洞河和金洞屯居然藏在山旮旯里,金洞河口就是柳城四十硦的入口处。在美丽的金洞河口,看着孤寂的大坝,你很难想象,在70年代初,这里曾是柳城县3大水利建设项目之一,金洞河水电站建设的现场。那时,大家为响应毛主席提出的大力兴修水利的号召,柳城有2000多热血青年开着浩浩荡荡的队伍来到这山环水绕的世外桃源,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金洞河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当中。当年有太多这样匆匆上马,又匆匆下马的工程了,谁也没有深究金洞河水电站始终没有建成的原因,只是在时过境迁的今天,那个热情燃烧的岁月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当年建设留下的痕迹依然清晰,石门上“不怕困难,人定胜天”的大字标语似乎是在向我们讲诉着昨天的故事。 在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金洞河上,有一桩鲜为人知的怪事——甘蔗扎“竹排”。 以前的金洞人只会种玉米,所以有满山满岭的荒地,可个个都穷得叮当响。后来政府引导金洞人开荒种甘蔗赚钱,村民们才晓得甘蔗更鬼甜。金洞畲地多,种出来的甘蔗就多,可金洞太山了,连牛车都无法通行;金洞河又太小,机动船也进不去,所以每年满山满岭的甘蔗就全靠甘蔗扎成排顺流而下漂出大山。村民们还常常用甘蔗扎成的排来运输些木炭和猪牛等到山外卖,所以“甘蔗做船拉甘蔗”就成了金洞的一大奇景。 金洞每年所产的千多吨甘蔗都是漂出去,浩浩荡荡的甘蔗排十分壮观,可说起这个村民们却满脸无奈。每条甘蔗排大约有7、8吨,而每条排漂到山外大概要2天多的时间,所以在柳城,金洞屯的甘蔗总是第一个砍,最后一个运进糖厂的。极不便利的交通成为影响金洞发展的最大障碍。 金洞不通车,从山口走到金洞屯要3个多小时。走近金洞屯,十多间错落无序的破泥房被一圈竹篱笆围在其中就是金洞屯的全部。村民说,因为生活条件太苦,很多金洞人已搬到山外谋生,原来40多户的金洞屯现在就剩下8户人家,而且是典型的“9938部队”(留守的全是老人和妇女)。因此,用“寡妇”一词来形容金洞不为过。 走进任何一位金洞人的家里,我们都能见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挂着电灯点蜡烛。家家墙上都有电灯,可家家晚上都点蜡烛。村民说,他们这里不通电是柳城为数不多的几个不通电的自然屯之一。不通电为什么家家户户都装有电灯?其实以前金洞屯利用金洞河水在村里建有个小型水力发电站,可后来也不知为什么又不用了,加上缺人管理,现在这个水电站就只剩下一间烂房子了。而村民家里的电灯也就成了奢侈的装饰品。一位在金洞生活了一辈子的大娘说,家里的电灯就像她一样孤独,既不能发光,又没有个伴。老人独居守空巢在金洞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后记:金洞,一个美丽贫穷的地方。回想水运甘蔗的无奈,回想大娘独居的寂寞,我们也不知道这美丽的自然风光能给金洞人带来什么。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知道金洞、认识金洞、开发金洞,让金洞这个即将被遗弃的“寡妇”展现新的生命力,让金洞人能快乐的生活在他们的故乡。 乡村故事多 桃源里的“寡妇” 传说,这里曾是土匪聚居的地方,历来只有罗、侯两姓。当年,罗姓人家移居金洞屯,被这里的山水吸引,就叫来了侯姓人;现在,侯姓人家先后搬出了金洞屯,就只剩下罗姓人还守着这漂亮的“寡妇”。 太平镇的故事六 桃源里的“寡妇” 如果山村也能分男女的话,上油村委的金洞屯无疑应该属于女性:阴柔、娴静。 可严格地说,金洞屯只是一个孀居的漂亮"寡妇":风光迷人,人口只剩下三四十人。 这个小小的壮族村屯以前有200多人,由于村里交通不便又没有电,搬出去的人就越来越多,到现在,只剩下7户人家。 传说,这里曾是土匪聚居的地方,历来只有罗、侯两姓。当年,罗姓人家移居金洞屯,被这里的山水吸引,就叫来了侯姓人;现在,侯姓人家先后搬出了金洞屯,就只剩下罗姓人还守着这漂亮的“寡妇”。 想来,当年选择金洞落脚的土匪,应该也是一个很懂得诗情画意的人。 公鸡欢快地站在村中的岩石上引吭高歌,啼声在村中久久回荡。金洞屯四面耸立的都是突兀而起的石山,石山上绿树葱葱,真算得上是"碧莲玉笋"。金洞,活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山村衰败下来了。 村中小学的两间泥砖房里只剩下堆放得整整齐齐的桌椅,如果不是上面厚厚的灰尘,外人以为这只是小学校暂时放寒假而已。 开山寺 [全部]
柳城县周边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