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武庙
导航: 首页 贵州 安顺 西秀区 安顺武庙
安顺武庙介绍
安顺武庙
安顺武庙,原为慈云寺,始建于明代,坐落于城中心中华东路首端北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安顺市博物馆设于此。 安顺武庙的前身为慈云寺,明季城中居民捐资而建,择地于大十字钟鼓楼东向北侧,仅一门一院一殿,其碑记在后来的重修中湮灭,故建成年代不详。明朝灭亡之后,清朝入主,崇尚教化,兴建庙宇。出于祀典,各地当有文武二庙以供春秋祭祀。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即将驻跸安顺的贵州提督李本深征拨慈云寺,大兴土木,改建为武庙,安顺武庙自此始建。 慈云寺改建武庙,不唯将原大殿全部拆除重建,建成面阔五间,前后带廊,三十六根整料石柱,殿高六丈之歇山顶石木结构建筑,还兴修牌楼式山门,中有额曰:“文武圣神”,门前竖下马碑。新建院中泮池、泮池后宫墙、礼门、义路、天子台、两庑等建筑,俨然与文庙规制相符。大殿中塑关帝坐像、行像各一。此后,每至岁时,安顺城中文武官绅由提督率先,举行祭祀大典;安顺府属武进士、武举人、武秀才亦在此游泮、祭圣。 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改建殿后观音楼为三层重檐四角攒尖顶建筑,底层平面为方形,面阔进深皆三间四丈,左右及后面筑石墙。左廊柱侧刻题改建观音楼题记,楼中祀观音大士。观音楼阶下左右各建厢房三间,供庙中住持居住。其余武庙各殿宇、泮池、宫墙等亦加以培修。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又重修,典籍中有此次重修的记载。 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5年)提督徐印川将泮池后宫墙拆除,修成厅房五间,作岁时各官祭祀更衣休憩之所。又因庙门临街近市,遂以石栏围护以期洁净而壮观瞻。 民国建立后,武庙祭祀依然。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冬,贵阳人唐积福(字希泽)决心更张,改武庙为关岳庙,爰倡培修。 下录《安顺改武庙为关岳庙培修碑记》以说明原委。 关帝在清祀有典,庙曰武庙,尊与文庙峙也。岁时,文武官绅向于是举行典礼。民国以来,议以岳忠武合祀。历任知事主其祭者,临春秋仲戊,率题关、岳位祀之,过此仍其武庙,当无所谓关岳庙也。噫!无乃太简乎!戊午冬,唐君希泽来守是邦,越明年春值祭睹此,谓有失两神圣尊严,非所以尊崇之道。具栋宇墙壁就倾,弗礼神明式凭?爰倡培修,由地方经费筹洋银五百四十九元五角七分,不敷,又由承修绅陈燮春借阳明祠款二百元,团防局款一百另七元,全庙尽修茸之。以大门近市,攘往熙来,更增石栏于外,戒勿渎也。工竣,熏沐书关壮缪侯、岳忠武王位暨匾、额、联,以木质制金字,自署迎于庙,俾妇孺咸知焉。 吾邑之改武庙为关岳庙,郑重而奉关、岳,盖自此始。呜呼!汉祚微而有关,宋室衰而有岳,一尊统,一攘夷,其功业虽殊;一读春秋,一好左氏,抑知经、传之体有别,而尊攘大义同一律也。假关而在宋,关必为岳;岳而在汉,岳必为关。是岂经生读圣贤书惟撏章 摘句而不本诸躬行也耶!此今国家之所以合祀也。正气凛然,馨香万世,配天地,贯古今,所以忠义之气,其巍巍之关岳庙乎!贤有司体国家崇极之精意,尊已往以迪将来,俾郡人士望而兴起,厥功亦伟矣哉! 兹承修绅陈燮春、监修绅陈凤鸣,出经用款目表示地方,合并泐碑以志不苟,谨撮颠末而为记。 时民国八年已未阳历九月 郡绅黄原操谨撰 王谨书 安顺武庙之改为关岳庙,唐知事培修改名在当时确有可圈可点之处。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终民国在大陆一朝观来,小小的安顺一县,从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设置县知事而后改县长到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间,34年内共有42名县长执政,武庙还是武庙,没有人把其称作关岳庙。其间武庙经历了民国中混乱和国衰民凋的噩运,驻扎军队,充任党部,塑像倒塌,匾额损遗,屋倒墙倾,瓦碎砖残,再没有修建、培维事闻。 安顺武庙最可载记的事有四,一是其大殿石柱堪称安顺各寺庙之冠。大殿石柱36根全系整料石柱,柱径0.4米;柱础高0.6米,直径0.5米;最高的石柱达14米,柱间均用厚木枋穿斗连接。其选料之精,雕凿之实,连接之妙前所未有。二是整座武庙囿于地理,占地仅3200平方米,为文庙的三分之一,但其规制齐备,布局精致,殿字楼阁相得益彰,廊庑厅厢各呈特色,坐北朝南之象观尤优于文庙。三是武庙泮池呈八棱形,状似八卦,此亦有别于其他古建筑,为安顺武庙增色不少。四是大殿塑像有二,皆关羽像,一为坐像,一为行像。坐像高约4米,彩塑贴金,关圣一手捋须,一手持春秋。宝像庄严、威风。上额云:“协天上帝”,左右柱联云:“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黑底金字,肃穆庄严。行像高大威猛,身跨赤兔,手捥青龙郾月大刀,威风凛凛,望而起敬。 安顺兴伟古生物化石博物馆 [全部]
西秀区周边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