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安古镇
导航: 首页 贵州 遵义 赤水市 丙安古镇
丙安古镇介绍
丙安古镇
丙安古镇 丙安古镇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位于中国贵州省赤水市,距赤水市区12公里,水陆交通便捷,原始生态完整,森林覆盖率达92.5%.古镇建于赤水河畔陡峭的危岩之上,背倚青山,三面环水。砌石为门,垒石为墙,依山而建木质悬空吊脚楼,经千年风霜,仍稳如磐石。 丙安古镇为川盐入黔古盐道着名驿站和商品集散地。1840年,清代诗人陈熙晋游丙安古镇发出“满眼盐船争泊岸、收得百货夕阳中”之感叹。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简介 丙安是个典型的川南黔北交界的古老场镇,三面濒临滔滔东去的赤水河。由于至今只有一条水路可到城堡脚下,少了外界的纷扰,整个古镇基本保持了明清以来赤水河谷的古城堡原貌。 丙安正是从明清时代走过来的。相传丙安原为“炳滩”,后因是常发生火灾,人们认为可能与“炳”字从“火”有关,于是改“火”为“水”,此后果真少有火灾。汉字规范后便改为“丙”.“滩”究竟是因河滩而得名,还是因场市而为“滩”无从考证。1962年建人民公社时,就改叫“丙安”了。据说是为铭记治理赤水河,使大、小险滩恶水变为平安之水的功绩而取的。 丙安历来为川南入黔的古道上一重要场镇。从明清时代起一直为上下客商歇息之地,因而丙安场上客栈、饭店、茶馆比比皆是,镇上多数居民以此为业。外来商贾也相继在场上开店,湖南、湖北人还在此修建禹王宫,即两湖会馆。自清乾隆年间赤水河进行大规模治理后,丙安成为来往盐船、商贾停泊过夜之地,场市更加繁荣。史料记载,1935年1月红军四渡赤水时,红一军团第二师和师团部曾在丙安扎营。 丙安场镇建在距河滩10余米高处,有两座保存完好的石门牢牢地守着镇子的东西场口。古镇两端朦胧古风的寨子门保存完整。上、下两道寨子门均为宽2.1米,高7米,小巧别致。门前的高石阶是下船而上到古镇的唯一通道,远远望去,寨门悬于半空,把岁月浸染的古城堡装点得淋漓尽致。两寨门旁,各有一株苍劲古朴的大黄桷树,沿崖壁掏出一条凹槽,错错落落地建有许多吊脚楼。掩映在绿树丛荫与芭蕉林里,沿崖壁修筑的石阶延伸到河滩边。 丙安风景名胜区是赤水八大景区之一,是待开发的旅游胜地。丙安古镇风景以其超凡的风格独树一帜,置身丙安古镇会想到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有浓烈的“心旷神怡”之感。 古镇特色 吊脚楼 万种风情的吊脚楼独具特色。古镇沿河峭壁悬岩河畔的房舍建筑都是吊脚风格,悬空楼、虚脚楼、无底楼、独柱高脚楼,参差不齐,错错落落,别有风韵。 铁索桥 古镇的铁索吊桥很特别,拉索式木板桥面。是全镇过赤水河北岸的唯一的一座桥。桥北岸立有一石碑。上写:丙安红军渡口。当年,红军长征第一方面军红二师在这里北渡赤水河,从此拉开了四渡赤水战役的序幕。 古城墙 在赤水城南到城门原来保留了一片极好的古城墙,是明代万历年间修建的,大概有800米长,是省重点保护文物。 幽幽古色的“葫芦”石板街稀有罕见。从地图上看象葫芦的古镇街道,别有风韵。进入寨门,先让你领略狭窄压抑的“一线天”街景,转过急弯便看不街道,仿佛进入了死胡同。但只要你走近再拐个弯,一条7米宽70米长的宽敞石板街展示在你眼前,使你心旷神怡,如入仙境,风骨诗文顿生灵感。 红色传奇 丙安古镇丙安古镇充满红色传奇。1935年1月25日,红一军团奉命攻打赤水县城,为中央红军准备从泸州与宜宾之间北渡长江同四方面军汇合打开通道,军团长-率部攻下丙安后,将军团指挥部和红二师师部设于丙安古镇,指挥开展了着名的丙安、复兴场,黄陂洞之战。28日奉命回师土城打援,保证红军顺利一渡赤水。从此揭开了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战役序幕。 2005年,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十三部、委批准丙安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地,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已成为红一军团在全国唯一的纪念馆。 历史文化 丙安古镇不仅风景别致,且历史文化内涵丰富。从古到今,许多文人墨客专寻而来,为丙安古镇撰文赋诗,丰富了古镇的文化内涵。如清代仁怀厅同知陈熙晋夜宿丙安写下了“树杪炊烟夕照收,无端风雨落床头。客心摇曳青灯里,一夜滩声撼小楼”的诗句流传至今。 四洞沟景区 [全部]
赤水市周边景点